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8·19事件——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刻



1991年,莫斯科街道上一个倒下的苏联镰刀和锤子。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以1987年《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戈尔巴乔夫开始全面推 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先后宣布独立, 苏联其它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强。为了保住苏联,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和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新联盟条约文本。按照新公布的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简称仍为苏联。新联盟条约的签署工作预定在8月20日开始。


  新条约规定,苏联为平等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联邦制主权民主国家,缔约的每个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条约规定,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保留独立决定涉及本国发展 的一切问题的权利,在国际关系中苏联为一个主权国家,但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有权同外国建立直接的外交、领事和贸易关系。条约规定,联盟成员国的相互关系原 则是:平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合作互助、诚实履行根据联盟条约和共和国间协议而承担的义务。条约规定,在联盟职权范围内, 联盟法律至高无尚;在共和国职权范围内,共和国法律在本共和国境内至高无尚。


  条约规定,土地、矿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均为各共和国所有。


  条约签字之日起生效后,1922年的联盟条约即同时失效。




1991年3月27日,两位苏联士兵在空荡的红场巡逻。由于预期到这里将会举行集会游行,所以当局提前封锁了红场。


  8·19惊雷

  苏联时间1991年8月19日清晨六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发布命令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他 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亚纳耶夫同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 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





1991年8月19日,苏联坦克开进莫斯科红场。




1991年8月19日,在苏联强硬派试图发动一场军事政变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支持者滚着一个大的金属管,作为莫斯科附近的一个路障。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呼吁苏联公 民支持该委员会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努力。该委员会同日发布了第一号命令。这项包括16点内容的命令说,为了维护苏联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领土完整、恢 复法制和克服危机,各级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必须无条件实施紧急状态,无力确保实施紧急状态的机关将被停止活动,而由紧急状态委员会任命的专门全权代表负 责;立即改组不按苏联宪法和苏联法律行事的政权机关、管理机关和军事组织;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不符合苏联宪法和法令的法令和决定一律无效;停止阻碍局势正 常化的政党、社会团体的活动;公民和团体非法拥有的武器必须立即交出;禁止集会、游行,必要时可实行宵禁;对新闻进行监督。命令还要求苏联内阁采取措施保 障居民食品和消费品的供应等。此时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别墅里,他同莫斯科的联系完全中断。

  叶利钦跳上了坦克

  8·19事件发生后,苏联代理总统亚纳耶夫发布了在莫斯科市实施紧急状态的命令,坦克和军队出现在莫斯科街头。莫斯科市民表现得比较平静,照常上班, 人们似乎倾向于接受了事实。但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不会听命于紧急委员会的命令,他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演讲,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恢复苏联 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紧急状态委员会优柔寡断、未能果断肃清议会大厦的反对派,在叶利钦的鼓动下,情况发生逆转。20日晚,议会大厦前 已聚集了数万示威群众。有些人构筑了堡垒,要誓死保卫议会。21日下午,苏联国防部命令军队撤回驻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





1991年8月19日,在一场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后,在俄罗斯联邦大楼前,一位亲民主示威者与一位苏联士兵在坦克上打斗。同一天,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其他城市的成千上万人响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号召,设立了很多阻止坦克和士兵的路障。




1991年8月19日,叶利钦(左)在坦克顶部宣读声明。


  21日晚8点,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并称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


  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于从黑海休养地克里米亚乘飞机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22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前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国家安全 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和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及前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已于22日凌晨被拘留;前内阁总理帕夫洛夫因 病住院,已被就地监护。前苏联内务部长普戈已自杀身亡。上述6人都是8月19日宣布成立的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的其他两名成员苏联国 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和苏联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由于是人民代表,暂时尚未被拘留。


  苏联解体骤然加快

  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在2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戈尔巴乔夫声称:(苏联)已经进入了变革 的决定性阶段。权力在变化,所有制关系在变化,联邦在变化。已经接近签署新联盟条约(原定于20日签署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了,已经做了的事情, 即在签署条约前夕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斗争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并且是尖锐的。他还承认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戈尔巴乔夫说,最近几个月 和最近几天我同叶利钦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和谐与合作成为同所有共和国一起联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经常性因素。有人企图破坏这个立场,但是,局势 已经锻炼了我们。


  但戈尔巴乔夫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叶利钦并没有和戈尔巴乔夫一道建立所谓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仅仅两天后,即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他的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戈尔巴乔夫声称苏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没有反对最近发生的事 件,中央委员会未能站在谴责和抵制的坚决立场上,苏共中央应当作出自行解散的决定,各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他说:对我本人来说,我认为已没有可能继续履行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能,我正交出相应的权力。


发布时间:2013-02-23 10:05 作者: 字号: 点击: 4327次

1991年1月20日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外,大约有10万人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呼吁参与镇压立陶宛独立的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


  苏联共产党生命的终止实际上宣告了苏联解体已无法逆转。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罗斯联邦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独立。这两个共和国分别于8月20日和22日宣布独立。


  同一天,乌克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独立。将于1991年12月1日就批准乌克兰独立的文件在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乌克兰在苏联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而在这以前,苏联的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共和国已先后宣布独立。


  同一天,叶利钦发布命令,将苏共中央总务部和苏共地方党委的档案以及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转交给俄罗斯档案机关。


  同一天,苏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24日自杀身亡。阿赫罗梅耶夫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军事顾问。同一天,《真理报》暂停出版。


  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8·19事件平息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截止到9月底,宣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已达到12个。1991年12月1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 兰也宣布独立。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存在。三国领导人叶利钦、 舒什克维奇和克拉夫丘克在一项声明中说,由于签署新联盟条约的谈判已走进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联并建立独立的国家已成为现实。三国领导人宣布,独立国家 联合体的协调机构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苏联前加盟共和国和其他赞同其宗旨的国家均可参加。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 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22年12月 30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25日圣诞节夜,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 落、下落……19时45分,一面3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此时此刻,广场上的人们意识到,克里姆林宫已成为俄罗斯的总统府, 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1991年12月21日晚,莫斯科红场上,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最后时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观察者网

1 則留言:

  1. 苏共最后还是有点人性的。没有将枪口对准自己的人民。不像天安门那样

    回覆刪除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