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不要夸大西方制裁对毛泽东时代经济的破坏

  导语

      谈起毛泽东时代经济困难原因,人们下意识的就会想到西方国家封锁制裁,认为这是导致当时中国物资紧缺、阻碍中国对外开放的罪魁祸首。

  当时的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美国的封锁禁运中国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01 一、从效果看,西方封锁制裁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就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在西方封锁最严重的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对外贸易不但没有因此低迷,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而恰恰在195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开始对华封锁逐步放松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反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1、美国的确对中国实行了严厉的封锁制裁

       从新中国刚成立开始,为了防范中国倒向苏联和报复中国的抗美援朝行动,美国在1949-1952年间分五个步骤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的战略物资禁运,以便削 弱中国军队的战争潜力。这五个步骤分别是:A、1949年鉴于中共新政权的亲苏倾向,美国实行了华贸易管制措施,要求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中国获得能直接用于 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禁运物资数量有600余种。B、1950年10月中美在朝鲜战场直接对阵后,美国撤销了所有向中国大陆(包括港澳)出口的许可证, 规定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所有东西都不许运往中国,包括纺织品和废橡胶,从而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禁运物资数量达到了增加到2100余种。同时,美国还 冻结了共产党中国在美国管辖内的一切资产,禁止从中国的所有进口以及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往中国口岸。C、为了使禁运封锁更有效,1951年5月18日,美 国推动五届联大通过了第500(五)号决议,该决议建议每一个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北朝鲜当局控制下的地区实行禁运武器、弹药、核能材料、石油和具有 战略价值的运输器材以及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的其他物资”。到1951年6月,共有43个国家报告执行了该决议。D、1951年8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 《1951年美国相互防御援助控制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援的国家,如将军械、弹药、战争工具、原子能物资、石油、有战略价值的运输器材,以及用于制造军 械、弹药及战争工具的首要战略性物资运往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就立即停止全部军事、经济或财政援助。F、1952年9月,在美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用 于制裁共产主义国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了中国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中国禁运。中国委员会指定了大约500个禁运项目,比对苏联禁运的种类多两倍。

  美国对华封锁战略物资的封锁在短时间内的确给中共新政权带来了麻烦,比如就石油制品而言,1949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汽油、柴油及其他燃料油、煤油、 工业润滑油比1948年分别减少了94%、93%、99%、93%,1950年1月起美国商务部停止发放大多数精炼油的出口许可证。而钢铁、机械产品也由 1950年的1.25亿美元跌至1952年1400万美元。

  2、但中国所需禁运物资基本都能从其他国家获得


        虽然美国的禁运给新中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很快中共就从苏联、东欧以及亚非拉美等国获得了这些物资、建设资金及出口市场。在新中国政府决定在外交上“一 边倒”之后,他们很坚决地把对外贸易的重点转向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双方的贸易额开始迅速飙升。1950年对苏联及东欧的贸易额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 的32.4%,1951年增加到了52.9%,1952年达到72%,此后直到50年代末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对苏贸易1951、1952年分别上 升到41.4%,54.8%,最高年份(1955年)达到56.9%。中国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的商品90%以上是生产资料,例如,1950年至1952 年中国进口最多的是工业设备器材及油脂(占63.7%)、铁路设备器材及油脂(9.9%)、交通通讯器材及油脂(7%)和农业机器及种畜籽种 (4.8%),其中很多都是中国生产建设急需而西方国家不肯出卖的产品:如载重汽车,1949年底全国长途运输汽车仅1.5万辆,到1956年以前中国尚 不能自己制造汽车,1950-1956年中国共计进口汽车51268辆;如钢材,中国生产的钢和钢材远远不敷需要,特别是优质钢材,薄钢板和中厚钢板的需 求差距更大,1950-1957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钢和钢材49.23万吨,其中大部分为中厚钢板、薄钢板和优质钢材。在石油供应方面,除了向中国出售 石油之外,苏联还帮助中国成立中苏石油公司在新疆勘探、开采原油,并提炼各种工业用油。到1952年中,采油点已扩展到南疆和北疆十几个地区,共有油井 10口,日产原油200吨,炼油能力也提高到日处理250吨。石油产品全部在中国国内销售。

  应该说,中国在对苏贸易中还是得到了不少好处的,苏联对华援助极具诚意。比如有些苏联也紧缺的产品,他们尽量满足了中方的要求,有些甚至还没议价和没 签合同就把一些急需商品运往中国,既不需付款,也不要定金。在价格方面,苏联也给予了比较优惠的条件,凡供应中国的商品价格,都比同期国际市场的价格低, 比如矽钢片的价格为中国香港市场价格的一半,而且按合同价格固定不变,不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苏联政府为了帮助中国恢复生产,对于他们本可自给而无 须进口的许多货物,都设法增加其国内的消费量,大量向中国购买,如大宗进口东北的苹果和鱼类产品等。即使对一些并不需要的“冷货”,苏联也照收不误。 1955年2月,周恩来曾说过,中苏贸易实际上是中方卖出农产品,换回苏方的机器,无论从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来看都不吃亏。不仅如此,1950年代苏联还 给中国提供贷款13笔,总金额大约66亿旧卢布,约合22亿美元,用以购买军事物资和建设器材。利用这些贷款,苏联还援建中国156项重点工程,不但规模 巨大,而且技术先进,其中有些项目在“技术上是头等的”。例如,中国武汉和包头钢铁厂的高炉和平炉,就采用了当时世界最新技术。这些都是禁运期间西方国家 不可能提供的设备、技术和市场。除了向苏联进口工业设备和石油之外,还有一些苏联和东欧不生产的物资如橡胶,中方则想尽办法从亚非中立国家获得,如 1952年12月中国和锡兰签订了关于橡胶和大米的5年贸易协定,中国每年以27万吨大米交换5万吨橡胶。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在1950年代西方对华封 锁期间不但没出现经济困难,反而无论在国内生产还是对外贸易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4年版

  从上表可以看出,即使在禁运实行最严格的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的出口从1950年的5.52亿美元到1953年的10.22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朝鲜战争之后,进出口额继续增长。由此可见,西方的经济封锁并没有阻碍中国进口所需的物资和经济发展。

  3、中国的经济出现问题是在西方国家逐渐减弱甚至取消封锁之后

       其实在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除了美国仍在坚持全面的对华贸易限制直到1970年左右才真正有所松动外,其他西方国家都在几年内便陆续与中国发生 了贸易并逐步对华解禁,中国可以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进口工业原材料、技术和食品。比如1953年1月日本通产省第一次部分解除对华出口限制,至 1954年4月,日本共13次解禁,准许对华出口商品从最初的4种增加到93种。英国政府在1953年9月8日对向中国出口小汽车解禁,1954年1月对 抗生素解禁。1956年5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利用中国委员会的例外程序增加对华出口。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宣布去掉列入禁运单上的200项商品的限 制,占全部400项禁运商品的二分之一,去掉限制的商品包括汽车、轮胎和一些类型的机器。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松动也可从双方1950-1959年的贸易数 据中得到体现: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4年版

  到1964年,苏联关系破裂4年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全部贸易额(10.52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9.27亿美元)。到 1970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全部贸易额(21.64亿美元)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额的3倍。六十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从西方国家进口成套设备和技术共计84 项:如从奥地利引进的纯氧顶吹转炉炼钢设备;从日本引进的日产3。吨的维尼龙生产设备;从联邦德国引进的原油裂解装置;从英国引进的晴纶生产设备和年产 10万吨的合成胺生产设备等。到1965年,中国对西方西方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进出口居额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了52.8%。而恰恰是在西方对华解禁和 双方贸易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在“大跃进”和“文革”中出现了多次严重的经济困难,这从中国历年GDP的增长状况中就有很直观的体现:

  

中国历年GDP增长率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978年之前出现负增长和连续低增长的年份恰恰中国对西方国家贸易状况都很不错。

  02 二、但美国的封锁的确对中共高层决策者产生了冲击

       尽管美国的封锁并没有在实际上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多大影响,但是却通过另一种方式给了中国经济沉痛一击。那就是美国的封锁强化了毛泽东的敌对心态和赶超 意识,无论是“赶英超美”还是“东风压倒西风”,都能体现出其在与美国的斗争中急切胜利的心态。最突出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国防费用和军事工业建设费用比例过高

       一是在毛泽东时代,为了在于美国敌对时打赢战争的需要,中国的国防预算始终高居不下,一直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0%左右,这的确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是比较沉重的负担:

  

历年国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不仅如此,工业发展时军工产业和重工业投资比例过高,也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失调。比如一五计划中军事工业企业占了44%,轻工业和医药工业仅占3%, 其中如造船工业在发展目标中明确写的就是“为使中国海军能于一九六七年完成拥有三十万吨左右舰艇的建设计划,中国造船工业需要建设下列七个企业:渤海造船 厂,年生产能力:舰队驱逐舰八艘,潜水艇十二艘。”根本没有考虑民用。

  2、经济建设中毛泽东产生了急于“赶英超美”的情绪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能力使得毛泽东感到的很大压力,同时也产生了“赶英超美”的急切需求,他又将赶英超美等同于在仅有的几个工业数据上如钢铁产量上超越 英美,这对后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害处极大。他在一段时间里几乎逢人便讲:“你经济上不行,人家就看不起你,美国为什么总是张牙舞爪,不就是因为它有一亿多吨 钢和几颗原子弹吗?……人家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一三万万吨钢吗?……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 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 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

  而美国经济制裁对中国实际影响有限又被毛当作胜利,津津乐道什么反“禁运”的好处。1958年9月5日,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时说: “我们不感觉禁运有什么不利。禁运对于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建设(炼钢炼铁)有极大的好处。一禁运,我们得自己搞。……搞大跃进,搞掉了依赖性,破处了迷 信,就好了”针对西方国家不承认新政权,毛泽东指出:“一为粮,二为钢,加上机器,叫三大元帅。三大元帅升帐,就有胜利的希望。……不承认我们,我看是不 坏,比较好,让我们多搞一点钢,搞个六、七亿吨,那个时候他们总要承认。”(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第389页)这种盲目攀比的心态放在实际的经济建设中,难免会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忽视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实际的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了“大跃进”的悲 剧。

  03三、当然,中国经济发展困难原因还在于自己“瞎折腾”

      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问题,完全是由于建国初的战争环境和50年中期之后经济决策者的瞎折腾瞎指挥导致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消耗了中国的经济成果


       50年代初虽然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但经济建设的成果几乎被朝鲜战争消耗殆尽。从上面的国防预算我们可以看出,1950-1953年中国的 国防支出占了全部财政支出的30-40%,主要花在了抗美援朝上。整个朝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有200万作战及非作战人员参加,消耗了约560万吨的作 战物资,包括399架飞机和12916辆汽车。此外,由于军事装备落后,中国用贷款的形式从苏联购买了大量武器。50年代中国向苏联贷款共13笔约 66.163亿旧卢布(约合22亿美元)的贷款中,抗美援朝贷款总计大约是32亿旧卢布,占贷款总数的48%。据总参谋部1953年统计,中方军费共消耗 62亿元(按当时汇率相当于26亿美元),而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全部战争费用则多达100亿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对朝鲜的所有援助都是无偿的。1953年11月23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的谈判公报指出:“鉴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在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事业中,开支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将1950年6月25日美国政府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时起,截至1953年12月 31日止这一时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援助朝鲜的一切物资和用费,均无偿地赠送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

  2、高额的对外援助让中国经济不堪重负


       除了高额的战争经费外,毛泽东时代对外援助数额之巨,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负担。这些援助多是无偿的,主要提供给以下国家:

  A、朝鲜。1953年11月中国决定“1954年至1957年内拨人民币8万亿元,无偿地赠送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恢复其国民经济之费 用”。1958年9月27日,中国又向朝鲜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并帮助朝鲜建立一座4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1960年10月13日又给予朝 鲜4.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从1969-1973年,中国仅是给予朝鲜的军事援助就达到1.6亿美元。B、越南。到1978年止,按当时国际价格计算,中 国援越总值达200亿美元左右,除无息贷款约14亿元人民币外,其他均为无偿援助。C、阿尔巴尼亚。据耿飚回忆,自1954年以来,中国给阿的经济、军事 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阿总人口才200万,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D、中国帮助坦桑尼亚,赞比亚修造坦赞铁路,为其提供近10亿美元的无息贷 款;E、从1959到1979年,中国对老挝的援助达10亿元人民币。除外汇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外,其他均为无偿援助。……此外中国还向柬埔寨、老挝 等亚非40多个国家提供援助,1976年之前中国每年对外援助的金额及占财政收入和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中国对外援助支出数量及相对比重表(1950-197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援助的金额在“一五”、“二五”期间,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只有1%多一点。但是到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 助额为20亿元左右,而1971-1974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1970-1973年,中国的对外援助每年都以接近或超 过10亿元的速度增长。1972年中国在经济援助方面已经超过了苏联,而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苏联的28%。1973年,中国对外援助数额创下了历 史的最高纪录,当年对外援助支出达到55.8391亿元人民币,占当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52%,而同年美国的对外援助才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0.0063%。这些巨额的援助成为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3、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政策“瞎折腾”把经济成果消耗得精光

      当然,出现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施政者在经济建设中的“瞎折腾”,特别是“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学大寨”、“文革”冲击等。这些 运动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1958年“大跃进”时全国粮食仅增长了2.5%。由于大搞“深翻地”和“大炼钢铁”,“一平二调”又浪费了不 少,再加城市职工人口迅速增加,到1958年冬天,我国口粮已处于短缺状态。而这一年要求的粮食出口量却由1957年的209.26万吨增加到了 288.34万吨,比1957年增长了37.8%。活猪、冻猪肉、罐头出口分别增长56%、119%、125%。1959年5月16日,因食油供应紧张出 口食油计划面临落空的危险。不得不采取停止农村食油供应的非常措施。1960年中国粮食产量,实际是减产了600万吨,而商业部门征购却比上年增加300 万吨,外贸部外销粮又比购进粮多620多万吨。这种不量力而行的办法,都无一例外地加重国内经济困难,使得三年本来就已经大量饿死人的大饥荒更加严重。再 如1958年“大炼钢铁”时,据当时国家统汁局的调查,每一吨铁的成本,小高炉是345元,而国家每吨铁的调拨价格为150元。因此小高炉每生产一吨铁就 要赔195元。当年虽然名义上完成了生产1070万吨钢的任务,但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在1369万吨生铁中好铁只占70%,据国家统计局估计, 而当年土法炼钢铁的亏损至少高达50亿元,而生产这些土铁和烧结铁,仅多消耗的煤炭就约近4000万吨。

  那么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瞎 折腾”耗费的财富有多少呢?据统计我国自1950年到1981年,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其中真正形成效益的仅占53%,其余47%, 约3300亿元投资都浪费了,或者发挥不了经济效益。1958年以后到1980年,由于不断出现头脑发热瞎折腾的现象,比如文革中盛行的“四边”(边勘 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四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之类的作法,造成巨大损失。据估算,由于不遵循经济规津直接造成的 经济损失,三年大跃进时期1200亿元。至于文革造成的经济损失,1978年华国锋在人大政府作报告中说:“从1974年到1976年……全国大约损失工 业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人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席宣、金春明在《文化大革命简史》中说:“十年之 间一共损失高达5000亿元,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9年,我国全部国营企业(包括工农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城市公用事业、建筑业)的固定 资产原值为4892.5亿元,文化大革命十年相当于败掉了全国亿万人民三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当然,基于不同的推算方法,得出的数字差异颇 大,5000亿这个数字也许有夸大之处,但文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确是多的令人乍舌。

  结语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确实有诸多问题,将其全归因于外国封锁既不符合史实,也有失公允。

  

娄红乐/资料整理

腾讯历史频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