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大跃进中一次“放卫星”企图和我知道的高产秘诀


  1958年下半年,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科学跃进大会。会开得非常热烈。许多单位发言,宣讲本单位争取要达到的生产指标和为此要采取的措施。很明显的是,越在后发言的人,指标提得越高,反正是要超过前面发言的人(事实上是开成了一个吹牛比赛大会,不过当时大家并不这样想)。云南农学院的代表最后一个发言:准备种两亩实验田,先种小麦,要求达到亩产三十万斤,之后再种水稻,要求亩产四十万斤,合起来每亩产粮七十万斤!他接着讲了一大堆准备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人工照明,用鼓风机通风……听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比所有其他单位的发言都具体得多了!我问我旁边的土壤学副教授罗光欣先生,三十万斤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数字太大了,实在难以具体地想象。他算了算说:你把一亩地挖一尺深,把全部挖起来的土合起来称一称,就差不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全是瞎胡闹!

  后来农学院的一位我教过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全校停课来种这两亩实验地,一切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深挖一丈,施一层肥,铺一层土,再施一层肥……如此直到把土地填平(这种作法当时是普遍的,云南大学的实验田也是如此)。农学院自然良种有的是,但是人们还是一粒一粒地挑选。这样认真地干,毫无疑问是任何人民公社也做不到的。每一亩地播种一千斤良种小麦,实际上已经是麦粒摞麦粒。发芽以后麦芽密得像做麦芽糖用的麦芽饼。最后省委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就此了事。

  1959年春,我带云大生物系一个年级的学生去昆明大普吉省实验农场实习,希望让学生学到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料到了那里,人家完全把我们当作无偿的劳动力,为他们进行所谓的‘并合密植’,就是把几十亩即将收割的小麦,并到一亩地里,然后把几十亩的产量算作这一亩地的产量,美其名曰‘并合密植’!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报纸上的报道和小孩坐在‘密植’麦地的麦子上的照片原来是这么搞出来的!难怪那些前来验收的专家和官员们会被哄得像一群大傻瓜!我说这岂不是公开造假?人家回答说不然,说是这样做可以提前腾出几十亩土地来云云。这当然是强词夺理,不过既然到处都是这么幹,当然也就怪不得他们了。这样幹了一个多星期,我们觉得除了让我们知道了‘亩产万斤’的秘诀而外,什么也学不到,决定要撤走。省农场的领导这才觉得实在太不好意思,于是找来了一位植保技术员,给学生们讲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云南大学“八家村”的教授们解放后的遭遇

  “八家村”是抗战时在云南大学校园内所建的非常简陋的八所两层楼的房子,住着当时云大德高望重的八位教授。

  矿冶系系主任黄国瀛先生是中国矿冶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全国老一辈矿冶工程师几乎全是云大矿冶系的毕业生。解放后他跟别的教授们的遭遇差不多,但是文革中却突然因‘历史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后来的情况我不清楚。物理系教授张文渊在解放初期颇为活跃和进步,但是1957年却突然成了‘右派’。物理系著名教授张永立是居里夫人的学生,跟钱三强是同学。若非他信奉天主教,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他应该是这些人中最没事的一个。土木系教授马耀先在文革中自刎,没有成功,将食道割断了,半个月后才在女儿家中去世。水利学、土力学教授丘勤宝在文革中跳楼自杀,获救;后来在第二次批斗前,在家中上吊身亡。经济系教授梅远谋离开了云大,情况不明,肯定不会太好。一位姓范的教授则在昆明卢汉起义后,全家去了台湾。

  家父,铁道管理系系主任李吟秋,解放后就是‘老运动员’。1953年院系调整到了湖南,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后为长沙铁道学院)任教。工作、生活都不错。文革后家父在劫难逃,过起了贫民窟式的生活。幸而熬过了这一劫,于1983年去世。去世二十年后,他的学生们自发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且出了纪念文集。这可以说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老一辈科技知识份子们的追悼和真正的平反!他的学生谭宿启先生根据亲身经历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师恩重于山”。读后颇令我感到汗颜,因为我对家父的了解和认识竟然还不如他。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对党的优秀干部魏东明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家父到中南土建学院工作后,老干部、副院长魏东明同志通过家父的工作态度对他的为人有了深入的了解。1957年‘大鸣大放’时家父准备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发言。在这次大会前的深夜,魏东明同志甘冒奇险劝阻了家父。家父听从他的赤诚的劝告,侥幸躲过了‘反右’的一劫(全院所有的系主任除了家父和另外一人,全都成了“右派”;由此可见所谓的‘反右运动’究竟是什么性质)。由于魏东明同志为此所冒的风险太大,家父连家母都始终没有告诉。只是后来有一次我到长沙探亲,方才告诉了我。文革前魏东明同志是湖南省文联的主席,声誉很好。在‘反右倾’中倒了霉,说明他确实是个好干部。文革他也在劫难逃,跟家父成了‘难友’。文革结束后,他又重新当了文联主席。正是因为党有这样甘为科技知识份子冒大险的优秀干部,所以最终才能清除大老粗至上主义,领导国家走上科教兴国的大道。

  李靖炎,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