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妻子直言陈伯达:文革第六回合该打倒你了


陈伯达一生命运坎坷,家庭生活也是磕磕绊绊,有过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有悲欢离合的凄凉家事。

莫斯科初恋诸有仁

陈伯达的第一次恋爱,是在1927年9月他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时候,他爱上了一位四川姑娘,名叫诸有仁。诸有仁生于1910年,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罗亦农的妻妹,受其姐夫的影响、鼓励和帮助,亦去苏联学习。陈伯达和诸有仁之间经过三年的恋爱,确定了恋爱关系,准备回国以后结婚。

1930年底,陈伯达回国,不久诸有仁也回国了。就在他们打算结婚的时候,1931年4月8日陈伯达在天津突然被捕,在狱中被关了10个月直至1932年2月才出狱,在北平西山疗养。他与诸有仁终于结婚了,1934年诸有仁在天津分娩,生下一子取名陈晓达。后来夫妻俩来到延安,陈伯达摆脱了昔日的艰难生活,跟随毛泽东,当上秘书,走上青云直上的道路。诸有仁此时则因操劳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好多,夫妻间的裂痕逐渐增大,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1960年,陈晓达26岁,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可是与陈晓达恋爱多年的一位姑娘,突然提出与他中止恋爱关系,只保留一般的朋友关系,不言而喻,她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陈晓达受此当头一棒,心烦意乱,而那几天,正由他主持进行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精神恍惚之中,他的实验出了大事故。双倍的打击使感情脆弱的陈晓达一时想不开,独自一人前往北京西便门,卧轨自杀。

怕陈伯达受刺激,陈晓达自杀的消息一直被瞒着,直到一年之后,陈伯达才知道儿子死了,他大声嚎啕。孩子的死,对母亲诸有仁的打击更大,听到噩耗,她几度晕倒,不省人事。从此,她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般,絮絮叨叨,不断向人诉说儿子的不幸……

自从陈伯达离异之后,诸有仁一直独身,而陈伯达又结婚了,在“文革”中诸有仁被打成“苏修潜伏特务”受尽折磨。有一段时间,诸有仁好久在报纸上见不到任何关于陈伯达的新闻,甚至不知道陈伯达是否在人世。直到陈伯达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16名主犯之一,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她才从报纸上见到他的照片,陈伯达老态龙钟的模样,令诸有仁十分惊讶,从此增添新病。1985年2月23日,她离开了人世。

延安伴侣余文菲

陈伯达的第二位妻子余文菲是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的一个女学员,湖北省黄安县人,生于1918年,比陈伯达小14岁。

1938年8月,余文菲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借助“老乡”董必武的介绍,前往延安。她在抗日军政大学结束学习后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陈伯达看中了余文菲,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恋爱。1944年陈伯达第二次结婚,1946年余文菲生下一个儿子,叫陈晓农。

刚结婚时两人十分幸福,但延安整风后期搞起了“抢救失足者”运动。余文菲被认定为有“特务嫌疑”。这对于陈伯达来说如五雷轰顶。在陈伯达看来,身为毛泽东的秘书,是绝对不允许自己家庭有“特嫌”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余文菲要和陈伯达离婚。为此余文菲非常痛苦,几乎发展到神经质的程度,两人为此经常拌嘴。家庭裂痕出现,1949年陈伯达再次离婚。离婚之后,余文菲回到武汉工作,一个人过着孤单的生活,粉碎“四人帮”以后,余文菲从武汉调到石家庄,陈晓农陪她度过晚年,1994年8月21日余文菲病逝。

进京后的伴侣刘淑宴

1950年,陈伯达在北京第三次结婚,这时的陈伯达已经46岁,新娘刘淑宴才28岁。她1922年生于四川灌县,1938年16岁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做过地下工作,从事过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工作。

刘淑宴和陈伯达结婚后,生了一女叫陈岭梅,后又生一子,取名陈晓云。在“文革”初期陈伯达是“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一时间炙手可热。1967年,陈伯达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又受到张春桥、姚文元的猛烈攻击,一度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这期间刘淑宴天天为陈伯达担心,陈伯达也终日心烦意乱,回到家中两人经常发生口角。刘淑宴直言不讳:“我看啊,‘文革’第六个回合,该打倒你了,你不用在家里跟我耍威风。”陈伯达就怕别人说这些,他气得要死。此后刘淑宴经常拿这一招对付陈伯达。这样闹了多次,后来陈伯达动用自己的权力,把刘淑宴用一架飞机运往山东,安排到济南部队疗养所疗养。说是疗养,实际上是强迫她离开北京。

1970年秋,陈伯达倒台后,刘淑宴被隔离审查,一直到1982年才回到北京。

1989年9月20日,陈伯达去世,刘淑宴虽然没有出席陈伯达的追悼会,但送了花圈,七年之后——1996年6月刘淑宴去世,中共中央办公厅人事局为刘淑宴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她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陈伯达1970年10月18日在北京被监禁,1981年1月25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刑期从1970年算起。1981年8月,陈伯达获得保外就医,次子陈晓农一家从石家庄来京照料父亲。1989年9月20日陈伯达因心肌梗死在家中病逝。几天后,儿子陈晓农到八宝山殡仪馆领取了陈伯达的骨灰,之后将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附近普通老百姓存放骨灰的老山骨灰堂。1991年陈晓农一家将陈伯达的骨灰带回了福建惠安老家,至今还放在老家的空水缸中,没有入土下葬。

张希贤,《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