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从八大到十八大——两代省部级年轻高官异同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后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也有一批年轻省部级高官,可称为“00后”、“10后”

  加强选拔年轻干部是中央对此次换届提出的明确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这次省级党委班子换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虽然1950年代出生的“50后”仍然占据省委常委的绝大多数,但在十七大前后尚属凤毛麟角的一批年富力强、50岁左右的“60后”崭露头角,昂首进入了省委常委行列。

  据统计,在全国31个省区市选举产生的402名新一届省级党委常委中,1960年(含)后出生的省委常委共计118位,占全部省级常委人数的29.35%。全国省级党委常委中最年轻的是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出生于1968年。在“60后”常委中,有3人担任省委一把手,他们是: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胡春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另有11位担任省委副书记的职务。

  作为地方领导核心,这批“60后”省部级干部在未来5年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无疑将担负着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职责。

  回顾新中国历史,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后,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也有一批和今日“60后”年龄相仿的省部级高官活跃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他们正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地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艰辛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谓是20世纪的“00后”、“10后”。比如:1956年担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的林铁,出生于1904年,时年52岁;1956年担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杨尚奎,出生于1905年,时年51岁;1955年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出生于1908年,时年47岁;1956年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江渭清,出生于1910年,时年46岁;1953年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和1954年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都出生于1917年,两人不到40岁即担任正部级干部,是当时最年轻的省委第一书记。

  中共八大前省部级高官特点

  把今日的“60后”和中共八大时的“00后”、“10后”作一个大致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同为50岁左右的省部级官员,但从个体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来看,又有很多的不同,各有特点和优点。

  总体而言,中共八大前后担任省委常委、省委书记乃至第一书记的“00后”、“10后”,大都成长、成熟于革命战争年代,经历过残酷的革命战争洗礼,多为职业革命家,意志坚强,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他们志向高远、信仰坚定、政治性强,充满理想和热情,对党和革命的事业忠贞不二,富有团结、纪律和战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打仗”是他们最熟悉的工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阶级斗争他们驾轻就熟。新中国建立后,他们脱下军装,从军事将领变为执政骨干,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充满了新的憧憬和期待,准备大干一番,再创新的辉煌。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时候的“00后”、“10后”高官,也有明显的不足和弱点。他们大都没能也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文化知识教育,相当一部分人出身于农村,有些人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现代化大生产、对现代科技知识、对外部世界了解不多,传统的小农意识会不时显现;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是经济建设的行家里手,对其中很多人来说,制定一个复杂的作战计划可能要比制定一个简单的经济建设计划容易得多、顺手得多。因此,经济建设知识不多、经验不多、能力不够,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短板”。1956年9月毛泽东在谈到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人选时就曾尖锐地指出:“现在我们只有很少的知识分子……中央委员会中应该有许多工程师,许多科学家。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我看还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还不是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所以,有人怀疑我们党能领导科学工作、能领导卫生工作,也是有一部分道理的,因为你就是不晓得,你就是不懂。现在我们这个中央的确有这个缺点,没有多少科学家,没有多少专家。”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这个时候全国省一级的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另外,由于这批“00后”、“10后”高官大多是职业军人出身,军人的特点就是服从命令,因此他们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养成了对上级的绝对忠诚和强烈的纪律感,惯于接受和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这是他们的特点和优点,但同时又有可能产生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容易形成对上级和权威的无条件迷信和盲从,从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缺乏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今日的“60后”省部级高官具有“懂经济、高知化、专家型”的特点

  比较而言,今日的“60后”省部级干部,都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和平建设时代出生,虽然一些人也短暂经历过后期“文化大革命”的磨练,下过乡,当过知青,但大多就业、成长、任职于改革开放新时代。他们有机会参加恢复后的高考,因此大都接受过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因为专业背景较好、专业基础较扎实,因此这一批“60后”常委明显具有“懂经济、高知化、专家型”的特点,有的在进入省委常委前就已经是各自领域有成就的专家,有的曾在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部门跨地域、跨领域任职,有的曾长期担任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职位,如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书记袁家军,是中国空间技术专家,曾担任神舟二号至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曾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林省委常委、副书记竺延风曾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福建省委常委、省长苏树林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曾任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等。他们大都有较长时间的基层工作经历,又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领导社会化大生产的丰富管理经验,学习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强,思维活跃,活力四射,敢闯敢干,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国际视野开阔。

  但是,和50多年前的“00后”、“10后”高官相比,今日的“60后”常委虽然在驾驭经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其它一些方面又有劣势和不足。 “60后”省部级干部中的很多人是从机关、国企、共青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部门成长起来,有的仕途一帆风顺,几乎没有经历过重大危难和严峻斗争的考验,应对复杂局面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检验和提高;有的人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较强,但是党性修养、政治敏锐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锤炼;有的人知识面较宽,对外部世界接触了解较多,但是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反而不深不透,甚至一知半解;有的长期工作、生活于城市或发达地区,未经艰苦环境的历练,对贫困地区的问题和底层百姓的疾苦体验不够,等等。

  不管是中共八大召开时的“00后”、“10后”,还是今日十八大即将召开时的“60后”,作为省部级高官,他们都是中共的重要执政骨干。50多年前的“00后”、“10后”,为寻找中国发展之路、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求索、奋斗了几十年,付出了巨大努力和心血;50多年后的“60后”继续前人的探索,接力奋斗,闪亮登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虽然两代人间隔了半个多世纪,时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他们作简单的对比可能不合时宜,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他们都始终坚守着同一个信仰,肩负着同一个使命,为了同一个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各自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曹普,人民论坛杂志(总第375期) | 来源日期:2012-9-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