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醒悟了的周揚無法說服自己的老部下都醒悟


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是1984年12月29日開幕,1985年元月5日閉幕,這次會議,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是跨了年度,就其所發生的問題,產生的影響,引起的爭議,波及的時間跨度,都可稱之為是“跨世紀”的。這次代表大會,要選出新一屆理事會,選出新的主席團、主席、副主席,書記處,而且還要產生新一屆黨組班子。凡是涉及權力更迭,人事調整的會,勢必不會是一個“輕鬆活潑的大會”,“團結繁榮的大會”。這次大會,從1983年6月2日,中央批准中國作協召開“四大”的請示報告,會期幾經變更,人事安排名單一變再變,一直拖延至1984年底,籌備時間長達一年半,其難產可見一斑。作為“七大群團”之一的作協,主席、副主席、主席團只是一個名份,真正的實權是掌握在黨組手裏。所以,圍繞新一屆的黨組班子,由誰挂帥,由哪些人組成,前後僅大的方案即有四種。在四個大方案中,小的變動更是層出不窮,即使想勾勒出一個輪廓,也得費一番筆墨。唐達成的位置來之不易。

束沛德向我作了這樣一個輪廓介紹:
中組部、中宣部搞了一個人事安排小組,作協參加兩個人,一個唐達成,一個我。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郁文任組長,秘書長叫沙洪,形成一個九人人事安排小組。……事先,領導班子的名單要徵求多方面的意見。因為我和唐達成兩人當時已是作協黨組成員。至於我們兩人參加人事安排小組是作協的意見,還是上面中宣部賀敬之他們的意見?現在也弄不清楚。……從開始,一直也沒考慮黨組書記安排唐達成,曾考慮過張光年再留任一屆,做好過渡;也有過由賀敬之中宣部副部長兼任作協黨組書記的方案;有一段時間,還有把馬烽調回來當黨組書記的打算;後來,又考慮王蒙,那時候王蒙已經是中央委員。……弄得人眼花繚亂的。……黨組裏是不是留下馮牧,書記處考慮不考慮葛洛,以老帶新的意思。名單排列,唐達成、鮑昌兩個書記處常務書記,下來是葛洛、我。一開始名單上沒有葛洛,後來怎麼又加上了。還有張鍥要進書記處,……1983、1984年醞釀的名單,從維熙是王蒙建議的,鮑昌是賀敬之建議的……裏面有些來龍去脈。

束沛德一提起個線頭,就展現出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亂麻。
班子從醞釀到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過程由時間組成。時間是一劑發酵劑,每一個有關人都是酵母,把原本事物變得面目全非,以一種全新的面目促成。又猶如一個新生命的孕育過程,誰知道種子一般的單細胞在母體中,究竟是更多地受了父親的影響,還是母親的影響?是更多地遺傳因素還是變異因索?怎麼就裂變形成了最終的模樣?抑或是一種合力生成?融入了各種綜合因素?這大概是又一個神秘的生命起源之謎。
事情大概還得從上屆作代會說起,看看昔日的兩大板塊如何向今天的兩大板塊演變。

劉錫誠是這樣說:
1979年,文藝界的鬥爭是很激烈的。……周揚從1977年復出後,第一次在《人民文學》的座談會上就作檢討。他還流淚,很真誠的。人們對周揚好感,覺得他有自我反省精神。而林默涵從來沒有一點自我檢討的意思。他還對周揚的自我檢討不滿,說,1957年的反右,又不是你周揚定的,你有什麼權力代表中央檢討、道歉?林默涵這個人非常倔,耿直,他不會耍二面派,也從不背後整人。所以大家都仍然很尊重他。直到後來分成左、中、右,大家仍覺得那就是他的性格。……當時鬧得很厲害的時候,周揚把這幫子人,因為都是他的人麼,都召集到他的家裏,想彌合這些分歧。周揚在他安兒胡同的家裏,讓這些人開展自我批評,互相交換意見,據說開了八次會,都沒有解決。1981年前後,周揚在一次黨員領導骨幹的會上講,這邊敬之、白羽,那邊光年、荒煤,你們都要作自我批評。那時候周揚還想維持住一個團結的整體,因為他們都是在周揚領導下工作過的人。

張光年的日記中也證實了這件事:
1980年的6月25號,林默涵向周揚提出,希望周揚同志邀他和白羽、荒煤、巍峙、敬之等一起談談。於是就有了10月23號、28號、11月1號、4號、6號、10號、13號這樣八次“老同志談心會”。
林默涵在中顧委生活會的發言中也提到這件事:“1980年10月,周揚同志感到存在分歧,所以他提議開個會,消除誤會,達到團結。我建議任重或穆之、守一同志參加。周揚同志沒有接受。會開得不大好。首先是四項基本原則,文藝界有人反對,就分道揚鑣了。也就從這時開始,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了。”
林默涵的話說出了一個事實:初顯端倪的裂痕並未能彌合,風光不在,“無可奈何春去也”。就像丁玲陣營“分化”出唐達成等人一樣,周揚的“統一戰線”也迅速地發生變化,進行重新組合。以後,經歷“兩部作品和一家刊物”(兩部作品為劉賓雁的《人妖之間》和白樺的《苦戀》;一家刊物為讓《時代的報告》停刊);“三個平反和一篇文章”(三個平反是:為胡風、馮雪峰、丁玲的三個平反問題,以及批判周揚《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一文);以及從清除精神污染到京西賓館會議,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原來周揚、丁玲對峙的兩大板塊,逐漸演化為張光年、賀敬之對峙的兩大板塊。

選自《唐達成文壇風雨五十年》,陳為人著,明鏡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