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中美合作所”是抗日机构,还是反共阵地?




   从刚建国开始,“中美合作所”便被大陆官方宣传为“美蒋反动罪行”的代表,数十年来《红岩》等文艺作品更是将其塑造成了臭名昭著的魔窟,至今很多人提起来仍然会咬牙切齿。然而在台湾和美国,“中美合作所”却作为著名的抗日典范一直被纪念和颂扬。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撰文为“中美合作所”正名,用史实证明其在抗日战争中有过巨大贡献,证明其本身与白公馆、渣滓洞等国民党监狱毫不相关。那么,“中美合作所”到底是抗日机构,还是反共阵地呢?



 【一】“中美合作所”只是为抗战搜集情报和培训特战部队
中美合作所(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以下简称中美所)是1943年4月中美两国出于抗日目的,为收集交换军事情报、探测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部队而设立的军事合作机构。

中美所只为交换日军情报、训练游击队、共同迅速歼灭日寇
中美合作所的创始人:戴笠和梅乐斯
1941年12月美日爆发太平洋战争后,美国开始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军事合作。1942年初美海军上校李威廉(WillisA.Lee)向 海军上将欧内斯特J.金(ErnestJ.King)建议:“日军必将很快攻占东南太平洋沿海地方和重要岛屿以孤立美国;美国则应以海军为主力,适当配合 空军,先歼敌于海上,方可决定胜负;而能够为美国海军提供东南太平洋气象和军事情报最理想的地方,就是中国;因此美国海军应尽快派人到中国去搜集情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梅乐斯来华同中方情报机构军统负责人戴笠协商共同对日作战事宜。经商讨决定:由美国供应技术、器材、械弹,由中国提供人员,在中国沿海及敌后沦陷区,建立水雷爆破站、气象站、情报站、电讯侦听站、行动爆破站等,共同对日作战。
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正式签订《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协定基本内容如下:
“中美两国为摧毁共同敌人,求得军事上之胜利,特设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以完成此项任务。……条文如左:
“一、为求在中国沿海、中国沦陷地区及其他日敌各占领地区、打击吾人共同敌人起见,特在中国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其目的在以中国战区为 根据地,用美国物资及技术,协同对远东各地之日本海军、日本商船、日本空军及其占领地区内之矿产、工厂、仓库以及其他军事设备予以有效之打击。……三、为 便于业务之进行,美国愿以无代价供给一切物资。……五、本所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主任由华方任之,副主任由美方任之。
“九、本所设有远程空中侦察队,配有飞机器材及研译、判读、照相之人员。此队之目的,乃在中国沦陷地区及远东各占领地区内,摄制并判读各项 敌人活动之照片,使本所对凡能见到敌人之各项活动,保持确切之认识,以便实施种种之打击。除驾驶员外,其摄制之人员大部以华方人员任之。……十、为便于在 中国沿海各港湾实施布雷,俾适时打击敌人船只起见,得由美方派遣飞机,测量港湾地形,并由华方派员参加。其所测绘之地图,与摄成之照片,专供本所使用并保 管,不得携往他处,以免泄露军事上之秘密。……十一、本所设宣传组,对中国沦陷地区及其他日本占领区内之敌人与人民,从事心理战争。其全部需用之器材,由 美方供给。如无线电发报机、录音机、特种摄影机、印刷机等,并由美方负责训练华方使用此项机件之人员。……十四、本所奉准指定之发报台,得与中国境外之美 国海军无线电台通报。惟本所所有其他各电台,则限制仅用于本所之各有关业务。……十八、本所为侦察敌情,对于敌电海、陆、空三部分之密码,均实施侦收、研 译。是项侦译工作,由美方派员负责设计、指导,由华方派员参加工作。侦收与研译之敌码,应由本所之主管部门,在本所办理,以免宣泄。本所侦译敌各种密码之 结果,有呈报两国军事当局参考之必要者,须经主任、副主任审核,决定后分报之。
“十二、本所于重庆、华盛顿两地派驻人员,办理中美两国情报互换事宜。……十六、本所各种训练人员,除由美方派遣技术训练负责人,及各种技 术训练之设计、指导人员外,其他之教职员及学员均由华方选派之。训练课程及其进度由主任、副主任商定之。受训人员结业后之派遣,经考试及实际测验及格后, 由主任、副主任决定分发之。……十七、本所对各受训学员,及各部门之华方人员,其在受训与工作时间,均应有详尽之记录,凡成绩特别优异,在合作工作上有送 美研习之必要者,经本所选定呈举蒋委员长批准后,得送美研习。美国政府对该项学员,均供给居住、学习及来回旅费。
“十九、本所本部设于中国战时首都所在地重庆,并按实际情况之需要,在各地分期设立前进工作队,办理有关爆破、侦察、瞭望、气象、对敌宣传 及其他有关本所工作之交通事宜。兹暂定下列各城市,设立前进工作队:1、赣州;2、辰溪;3、温州;4、衢州;5、福州;6、漳州;7、大亚湾;8、海 康;9、北海;10、广德;11、立煌;12、常德;13、衡阳;14、洛阳;15、海州附近地区;16、临沂附近地区;17、兰州;18、五原;19、 保山;20、车里;21、安西;22、拉萨;23、迪化。
“廿一、本所所需之爆破无线电、武器弹药、交通、摄影、气象、化学、印刷、医药等,以及各项工作所需要之一切器材,均由美方供给,并负责运抵重庆,交本所派员管理。其自重庆运往各工作地区之运输,均由华方负责。
“廿二、华方人员之薪给,及其工作之费用由华方负责。……廿三、美方人员之薪给,极其工作之费用由美方负责。……廿五、本所在缅甸、泰国、安南、朝鲜、台湾等地全部工作之进行费用,由美方负担之。
“廿七、本协定……有效期间自协定签订之日起至同盟国对日战争结束时停止。”(孙丹年《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很明显,按照上述协议设立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只是一个以打击日本为目的,组织上以中方为主、以美方援助形式构建的跨国军事合作机构,在协定字面上并没有看到任何反共字样。
中美合作所成立之后,蒋介石很快批准实施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工作计划纲要》,纲要中规定中国方面参加合作的力量主要是戴笠的军统机构及 其下属部队——“现有沿海之情报布置与各铁路破坏队、军委会别动军与忠义救国军及泰国挺进军”。他们由中美所训练和装备并接受中美联合指挥,称作“特种作 战部队”。这些部队的具体任务是:“在敌人占领地区,布置情报工作,搜集敌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各种情报”;“在敌占领区内重要城市、铁路、公路、河 流、矿产,及中国与安南、泰国沿海各军商港湾、岛屿,利用各种力量与方法,对敌予以不断之打击”。“按目前军事上之需要,侧重平汉、津浦与京沪杭铁路沿 线,及武汉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南海各地工作之策进,将来并随战况之推移,将工作重心,渐次向北推进。”“加强别动军及忠义救国军与泰国挺进队及军统局各 铁道破坏队,从事敌后之扰乱、突击,及破坏敌军机场、交通、资源、矿产、工厂、仓库,并策动工人罢工,以减少其生产”。(《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工作计划纲 要》,转自张霈芝《戴笠与抗战》,第344—348页)
根据上述任务,中美所设立了以下重要机构:
军事作战组和行动组:指挥军统所领导的大大小小约八十个行动队和各种名称的破坏队、组等单位进行敌后抗战。
情报组:这个组是中美所的重点工作组,主要是侦测收集编译各方情报。据原中美所分析研究组三级译员曾圣杰回忆他们的具体工作是:“我在情报 组所译的情报,国内外的都有,最多的是江南方面,如日本军队的调动、伪军调动,某仓库所储军火,日军某些番号在何地出现。我新四军的有一少部分,占的比例 不大。如某地发现新四军多少人等。”(邓又平《析“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心理作战组:据原中美合作所心理作战组英文翻译李斯康所述,“心理战争组主要系编写各种宣传品,用秘密方式或飞机散发至沦陷区或日本本土及 各战场上。收听日本或汉奸电台广播并用秘密广播进行干扰或反宣传,内容不外是美蒋伪装抗战的宣传物,以麻痹沦陷区人民。”(邓又平《析“中美合作所集中 营”》)
气象组:这个组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海空军活动搜集中国大陆和西太平洋的气象情况,据原中美所气象总站通讯电台上校台长徐止善回忆:“气象组的 工作,其主要任务为汇集各地气象报告,绘制天气图,预告天气,并将天气预告供应当时所谓的‘盟军’即美帝的海空军,作为作战参考之用。”(邓又平《析“中 美合作所集中营”》)为此,“中美合作所”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65个气象站和通讯电台。
此外还有交通运输组、工程处、医务组、总务组等后勤和服务机构。
无论从设立目的还是从设立的机构上看,中美合作所完完全全是为抗战服务的情报和训练机构,没有任何反共的意图存在。

中美所在全国建立11个营地,帮戴笠训练了5万“特种作战部队”
忠义救国总指挥马志超陪同戴笠与梅乐斯视导中美合作所训练班人员。

为了实现情报搜集和扰乱日军的目的,中美合作所在全国各地设立11个“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简称中美班)和8种专业培训班,投入大量资源帮助戴笠的训练和装备军统局指挥的别动军、忠义救国军、铁路破坏队等敌后游击部队,以增强其战斗能力,打击日军。
1、中美所的11个训练班和8种专业培训班

从1943年至1945年8月抗战结束,中美合作所在全国各地设立11个训练营地和8种专业性的培训班,对戴笠手中所掌握的武装游击部队进 行各种现代化装备训练,使其成为“特种作战人员”和情报侦测等专业性人才。因为是军统自己主办的各种训练班,因此各训练班基本都由戴笠兼班主任,每班设副 主任,负实际责任。
对于这些培训班的性质,历来大陆官方宣传的都是为蒋介石训练“特务人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中美合作所临汝特训班负责人文强澄清说: “顾名思义,当年由中美合作所举办的特种技术训练班,外间传闻失误,以为是施行的一套神秘性特务训练,但实际上,却是完全针对与日本军队作殊死战斗的一种 在其前方或后方的破坏、阻击、活捉舌头……等等有利于盟军登陆配合作战、打击瓦解敌军的训练。”(文强《中美合作所临汝特训班》)也就是说,中美所其实是 在为抗日训练特种作战部队,而非长期所说的什么专门的特务训练。
那么,这些训练班和专业培训班具体有哪些呢?

11个特种技术训练班的分布情况如下所示:
图片资料来源:洪小夏《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所论析》;孙丹年《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8种专业培训班的大致情况如下所示:
资料来源:洪小夏《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所论析》
从1943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训练班,共训练单位22个,完成为训练之作战部队49180人,各种干部1320人,毕业学员 50500人。这些“特种作战部队”经训练后改编为别动军8个纵队、忠救军3个纵队,湘鄂赣边区行动总队(梅乐斯称之为长江突击队)、铁道破坏队、水上破 坏队、教导营(多半由受训学生编成)若干等敌后抗战队伍。(张霈芝:《戴笠与抗战》,第390页)


  2、特种技术训练班的训练内容是什么?

上述五万人到底在中美合作所的特种技术训练班得到了什么样的现代化军事训练呢?
据河南临汝特训班负责人文强回忆:“作为武装游击部脉的一切基本训练,全由中方拟定实施,美方不加过问。属于美方要讲授的课程,是如何使用 现代化武器和技术上的问题。……中方所施教的课程,大致分为军事课程和政治课程两门。军事课程,主要是讲授游击战术(国民掌军的教材颇多,如国民党军自编 的,八路军、新四军实施过的,还有世界各国的);政治课程,是把国民党军政工局印发的各种小册子作为教材。属于美方的所谓特种技术的施教又是什么呢?与其 说是受美方的特技训练,不如说是接受其较新式的轻武器装备。在第3班先讲授后演习的武器有:卡宾轻步枪,所有的冲锋枪、3号左轮枪、软性炸药(威力比 TNT硬性炸药大5倍至8倍,可做成油条、烧饼、可粘贴于被炸物上,用导电爆破,威力可观)。美方对三枪一炸药,通过翻译讲授其性能和使用,几乎占去了l 个月的时间。像开运动会似的实弹演习、爆破演习,占去了将近l个半月的时间。经过演习,一个个的成绩考查后,认为及格满意了,才点名发给武器;否则,即列 入淘汰或再受训练。”(文强《中美合作所临汝特训班》)(未完待续)

于瀚,腾讯历史频道,原题:“中美合作所”真的抗日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