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文革前夕毛泽东评彭真:他为自己准备好了垮台条件


核心提示:1966年4月28、29日,毛泽东在杭州对康生、陈伯达说,彭真已“为自己准备了垮台的条件”,“西风吹渭水,落叶下长安”,“阶级斗争,不斗不倒”。


1965年10月,毛泽东离开让他沉闷的北京。在“文革”前他经常说:“北京空气不好,不愿呆在北京”(胡乔木语),参见郑惠:《对“文化大革命”几个问题的认识》,载《回首“文革”》(上),第62页。另据当时任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的李雪峰回忆,毛泽东在1966年4月下旬杭州会议期间也说,“北京的空气很沉闷”,他“不愿在那儿住,愿到上海来”,参见《回首“文革”》(上),第608页。

前往南方“踏芳枝”,所思所虑皆是“反击修正主义”的大事。1965年10月10日,毛泽东放出空气: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又说,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地方可以造反。(参见罗点点:《红色贵族档案:罗瑞卿女儿的点点回忆》,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1月版,第180页。)

在毛泽东的想象世界中,违背他意见的“修正主义者”,早已盘根错节,非用大力不能摧毁。1965年11月,姚文元批判吴晗的文章只是一个试探气球,不出所料,彭真果然出面为吴晗讲话。毛泽东不动声色。1966年2月,在武汉东湖,毛泽东与专程前来汇报《二月提纲》的彭真等谈笑风生,彭真等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将大批判纳入“学术讨论”的轨道。但是一个月后,毛泽东在杭州彻底否定了《二月提纲》。5月,更挖出“彭罗陆杨定时炸弹”——正所谓“青松怒向苍天发”,毛泽东之发怒挟以雷霆万钧之力,犹如摧枯拉朽,“修正主义者”、“不听话”者,则“败叶纷随碧水驰”。1967年2月3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时说,“好几年前,我就提出要洗刷几百万,那是空话,他们不听话嘛”,“《人民日报》夺了两次权,就是不听我的话”。(1967年2月3日,毛泽东接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巴卢库、卡博时的谈话。)

依毛泽东的逻辑,“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1966年4月28、29日,毛泽东在杭州对康生、陈伯达说,彭真已“为自己准备了垮台的条件”,“西风吹渭水,落叶下长安”,“阶级斗争,不斗不倒”。(参见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位人民日报老记者的笔记》(上),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70页)。

他也一再告诫人民:“敌人是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反动派,敌人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除了地富反坏右,如今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反革命修正主义者”。只是要让这些老百姓眼中的大人物束手就擒,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对于这些,毛泽东从来是高度自信的。不久前,毛泽东在《七律·洪都》中自嘲“鬓雪飞来成废料”,那是揶揄,也是对将其视为“牌坊”的刘少奇等的一种愤怒。毛泽东不仅精神旺盛,身体也极为健康。他像战争年代指挥军事作战那样,精心擘划每一个战术计划。正是在南方,他指示加强军队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保卫工作。1965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班子改组。(参见林彪1966年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966年初,江青组织召开军队文艺座谈会,用迂回的方式向中央一线领导发起进攻。他让江青去找林彪,随后又三次修改座谈会纪要,并在座谈会纪要上亲笔加上“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的标题,林彪则将这份文件报给刘少奇等,经刘的手以中共中央的文件发向全党。刘少奇知道,除了奉命唯谨,别无任何其他选择。


高华,原载《革命年代:对远去的革命年代的思索和纪念》,原题:读《七律·有所思》,广东人民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