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林彪研究到了轉折點——介紹《找尋真實的林彪》


《新史記》隋楚燕


近十年來關於林彪的書出了不少,人們公認,價值較高的,是那些搜集、發掘真實史料,儘可能揀起林彪及“九一三”事件拼圖的一粒粒碎片,以求拼出全圖、重建現場的書,而分析、論述林彪的書,價值較低——這可以理解:史實先於詮釋,當真相都還被雲遮霧繞時,分析論述怎麽可能不是隔板猜枚,難中肯綮呢。

但是到了今天,這種情況可能到了出現重大改變的時候了。許多人數十年來鍥而不捨地鉤沈、撿拾歷史殘片,去偽存真,尤其是近年新出版的邱會作回憶錄、李作鵬回憶錄、吳法憲回憶錄,以及邱會作與兒子談“文革”等資料,頗具重要價值,儘管“九一三”事件還遠不能說真相大白,但是已經有了足夠浩瀚的材料,作為分析的基礎了。於是,在“九一三”事件40週年前夕,丁凱文、司馬清揚合著的《找尋真實的林彪》一書(香港中國文革歷史出版社)一書問世。這本書,也在搜集史料上花了不少工夫,但是重點卻是在將來源廣泛的眾多史料,加以印證、參照和串綴,並以之為依據,進一步剖析論證,對林彪的後半生做出儘可能全面的評價。

全書著重探討的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直至“九一三事件”的林彪,共665頁,約60萬字。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主要探討“文革”前的林彪活動:林彪與朝鮮戰爭、林彪與高饒事件、1958年的解放軍高層反教條主義事件與林彪、1959年廬山會議與林彪、1962年七千人大會與林彪、林彪與解放軍的建設與發展,以及林彪與軍隊政治思想工作。

下編則是“文革”期間的林彪:林彪與羅瑞卿事件、1966年初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林彪“五一八講話”到八屆十一中全會、文革之初動蕩的軍隊與林彪對軍隊的穩定、文革前期林彪與錯綜複雜的軍隊與地方之間的關係、1968年軍委辦事組的成立到1969年中共九大的召開、黨內高層的恩怨與林彪、1970年廬山會議上的鬥爭、廬山會議後中共政局的演變、驚心動魄的“九一三”事件。

兩位作者在結束語部分,重點討論林彪與毛澤東的關係、林彪與江青等人鬥爭的性質、林彪建國以來特別是“文革”時期的責任,以及林彪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問題。
說此書是近年來有關林彪研究的最新成果,當不為過。過去,官方的評價不肯改口且不說它,民間也分成多種派別,支持推倒加在林彪頭上的不實罪名的人,與認定林彪罪大惡極的人,多是各說各話,難有交集,在一般讀者看來,這兩部分人筆下的林彪,完全是兩個人。而這部著作,不迴避林彪飽受抨擊的問題,力求給以實事求是的評價,不隱惡,不溢美。

過去我們往往緊緊盯住林彪逢君之惡,投毛所好,大搞現代迷信、個人崇拜,對“文革”推波助瀾,以及“九一三”究竟是怎麼回事等問題,但是這本書,卻拉開視野,更全面、更立體地介紹了很多我們沒有想到、沒有看到的新情況。例如,林彪接替彭德懷主管軍隊之後,就國家的軍事戰略和國防建設作了很多重要的、建設性工作,如“北頂南放”戰略方針的確立,國防工程、全國基地網建設等等。他深入連隊、艦艇和地下工程,與指戰員坐在一起,討論如何促進和改進連隊的編制和裝備。穆天在對這本書的讀後感《中共何時重評林彪案?》(《前哨》2011年10月號):“深感驚訝的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大饑荒時期,林彪主動地將彭德懷任期餘留下來的70億元軍費移交給周恩來的國務院,幫助國家儘快地渡過困難時期。僅此一點,讓筆者對林彪刮目相看”。

穆天也談到此書的不足,例如,作者對林彪在“文革”中助紂為虐支持毛澤東的批判尚嫌不夠。雖然在“毛林蜜月關係的總結”這一節中作了論述,但是還應更進一步探討林彪當時為何要這麼做,是出於自保?亦或是野心的爆發?對一些在學術上有爭議的資料的引用,似應再作些積極的求證。而對於許多具體事件的評價,也會引起爭論。但是,本書畢竟邁出了重新評價林彪的新步伐。(《新史記》第6期)



丁凱文、司馬清揚著《找尋真實的林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