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民国年间的一次民意测验:85%赞成女子参政


[导读]第一题“你赞成女子参政吗?”据后来公布的数据,“赞成”共计786票,“不赞成”共137票。从票数看,85%的人赞成“女子参政”;16%左右不表赞成。看来,当时人们对女子参政基本是达成共识的。


1922年11月14日,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4周年。为表庆贺,学校各部、各学系按照旧例,将所取得的各项成果陈列展览,供人们浏览评说。学校新成立未久的“心理实验室”,也在当天大开门户。为扩大影响,实验室同仁除了展示研究所得的多种心理测验方法外,还部分进行了“实际演练”。最突出的,是专门设制了一种测验表格,现场做了一次“民意测验”,希望以此“窥探吾民真正舆论之所在”。

这份表格设置颇为简洁,值得照录:

《民意测验》敬请答复

1.你赞成女子参政吗?

2.假使你有选举权,你将举谁做下任大总统?

3.你最喜欢读的中国旧小说是哪一本?

4.当今活着的中国人你最佩服哪一个?

5.你相信宗教有存在的必要吗?

6.中国有许多不良的风俗和习惯,你觉得那一样应当先改良?

7.北京地方上急当设立的是甚么?

8.北京地方上急当取缔的是甚么?”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份“民意测验”的设置也具有相当水准。首先,涉及的范围较广泛,从中可以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及对现实的看法;其次,切入的角度能提起人们的兴趣;再者,提问直截了当,灵活简单,回答问题较容易。

此外,测验者在现场,也做了合乎现代心理测验的安排:专门备有一只纸盒,作为票箱;又准备了水笔、铅笔多支,供答题者使用;填写问卷时,各人间不许窥视;问卷不署姓名,填好后投入票箱;票箱不允许取出翻阅。有了这些措施,就可以使填写者在完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充分表达意愿。为了使结果更为科学、准确,组织者还对选票印制采取了保密措施。他们先刻好蜡板,到纪念日的前一天才进行油印。为了保证填表质量,还对受测验的人作了限制:“旧式太太及儿童除外。”儿童由于对承担的各方责任不尽明了,易流于儿戏;“旧式太太”则大多不识字,书面表达就成问题。这些限制,应当是必要的,从后来的投票结果看,也很好地达到了所要的效果。

这样符合科学方法的“民意测验”,当时即使在高等师范学校,也是十分新鲜的,所以填表者十分踊跃,仅一天,现场收到的投票就达931张。

接下来,我们看看当时投票统计后的一些情况。

问卷第一题:“你赞成女子参政吗?”即便放在今天,这也是一个正在努力实施的课题,且看当时的人们作何表态。据后来公布的数据,“赞成”的共计786票,其中男性524人,女性51人,其他未注明性别者211人。“不赞成”的共137票,其中男性95人,女性7人,未注明身份者35人。从票数看,85%的人赞成“女子参政”;16%左右不表赞成。此外,有8票并不简单回答赞成与否,而作具体分析,例如“赞成品学都好的女子参政”;“赞成有知识的参政”;“女子尚无参政之资格,俟有真正学识,始可论之”……这大约表示了知识及“品学”在参政中的重要作用。看来,当时人们对于女子参政,基本是达成共识的。

答卷第二问对当时的人们意义也许更重大些:“假使你有选举权,你将举谁做下任大总统?”结果显示,填可任大总统者共有28人。其中票数集中领先的,第一名为孙中山,327票;第二名为黎元洪,122票;蔡元培名列第三,29票;段祺瑞第四,17票;吴佩孚第五,15票……孙中山的呼声最高,一人占了全体合格票数的56%。黎元洪虽排第二,可票数仅为孙中山的1/3。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行为作派,在当时受到了知识阶层及国民的广泛认可,当时的人心所向,可见一斑。

除去这几位票数居高者,进入这份名单的还有一些今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譬如冯玉祥,位列第八,获7票;紧随其后者为陈独秀,获5票;以下为梁启超、胡适。另外,康有为、汪精卫、张作霖等,均仅获1票。令人意外的是,演员梅兰芳也名列其中,获得了6票。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心目中的大总统人选,还是颇注重其“执政能力”的。较纯粹的武将,如阎锡山、陈炯明、张作霖、张勋等,票数极低;较纯粹的文人,如胡适、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得到的支持同样很少。孙中山有政治头脑,有执行力;黎元洪有实力,有谋略,亦有一定主张,在人们心目中,这些是国家首脑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在名人圈中寻找“大总统”。一些人看着自己就很不错,故在票上填“我自己”、“洒家”、“举我”者,达21票;认为“大总统”没什么作用的,便填写“老百姓”、“一个老农”、“做工的”、“现在学生中之一人”,甚至“我的老差役”云云。对人选失望者,有回答:“谁也不配做大总统”,“没生”,“一个也不佩服”等;骂人的,填“饭桶”、“狗”的也有。有些人没有提出人选,但提出了“大总统”的任职资格。例如要求是“平民中人格高尚者”、“好人”、“热心民事者”、“对于民事有一定政策之人”、“学界人”、“没有私心的人”、“袁世凯一样的人”等。可见当时的人们颇具个性,并不愿定于一尊。当然,这也反映出“测验”的设置恰当,使得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民意测验”的第三问是“你最喜欢读的中国旧小说是哪一本?”这是个文化问题,因此是容易回答的。投票结果:《红楼梦》高居榜首,获419票,占合格票数的51%。紧随其后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再往下却并非今人常说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而是《儒林外史》。《西厢记》列第五,《东周列国志》第六,第七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西游记》位列第八,仅8票。位列第十的《金瓶梅》,只有3票。看来宣传力量强劲,可以对阅读产生相当的影响——因为当时还没有像今天那样给古典小说排名的情形,故《西游记》并不如人们想象那般受欢迎。排名前三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不仅艺术水准高,还有相当可读性,它们普遍被接受,可以显现民国时期读者的自觉选择。

问卷的第四问为:“当今活着的中国人你最佩服哪一个?”测验结果,孙中山列第一,吴佩孚第二,第三位为冯玉祥,蔡元培第四,梁启超第五。以下依次为黎元洪、胡适、段祺瑞、陈独秀、章太炎、汪精卫、梁漱溟。此外,李大钊、张勋、张作霖、陈炯明、梅兰芳等,均仅获一票。从结果看,文人占位较多,其中从事教育工作者较突出,政治家略少一些。

这一问的统计可与推举“大总统”一问相对照,孙中山在这两项中均位列第一,除他位置未变外,其余多人的位置有明显变化。在“大总统人选”中,黎元洪位列第二,在“最佩服人选”中却滑至第六;冯玉祥在前者中排名第八,后者中却跃升第三,使得原来位居第三的蔡元培退居第四。“大总统人选”中只得3票,位居第十三的梁启超,此时却达及第五,并获40票。原来亦只获3票的胡适,这下也升至第七,得票37。今人印象不佳的吴佩孚,在当时居然升为“最佩服的人”第二,紧随孙中山之后,得票60。若回到历史现场,吴佩孚倒实在是个可以认真研究的人物。

“民意测验”的第五问“你相信宗教有存在的必要吗?”回答“否”,认为无存在必要的有555票,占合格票数的69%;“赞成”的占31%。

第六问:“中国有许多不良的风俗和习惯,你觉得那一样应当先改良?”这个题目由于各人生活境遇不一,回答得有些庞杂。从结果看,在家庭婚姻方面的票数较多一些,有151票。其中回答“婚姻”者60票;“多妻”34票;“早婚”10票;“夫权”、“买卖式婚姻”各1票。“旧家庭制度”(又指“大家庭制度”)45票。当时的人们,因为新思想的涌入,对于旧的家庭婚姻状况已大为不满,可能够具体指出其毛病何在者,又不甚多,大都只能对“婚姻”二字笼统表示不满。看来当时的人们是感受到了不足,可出路在哪里又不甚清楚。另外,“男女交际不公开”、“男女不平等”、“恋爱不自由”等,也占到相当票数。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保守情形。谈到具体需改良的风俗,票数最多者为“缠足”,当时缠足应当还是较为普遍。以下是“吸烟”,19票,其中有5票写明“鸦片烟”。还有涉及操行的,譬如“虚伪欺诈”、“私心”、“守旧”、“不守时刻”等。这些大约是人性不良的一面,可改良起来,却有待全社会风气的好转。

对于需要改良的人物,票数最高为“娼妓”;之下是“官僚”、“军阀”、“兵”、“盗”、“腐败人物”、“资本家”……这充分反映出人们对特别人群的看法。

第七问是:“北京地方上急当设立的是甚么?”结果票数最高为“电车”,下来是“工厂”,再下来是“平民学校”。从范围看,以要求设立各种教育设施为最多,如“平民学校”、“小学校”、“演讲所”、“女学校”、“露天学校”……于此类别相关的还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反映交通方面的,有“电车”、“马路”、“路上电灯”……另外,还有建议设立“救济贫民机关”、“孤儿院”等慈善机构的,共计31票。政事方面,有人提议设立“好政府”、“监督政府团”、“女子参政会”等。因为题目仅涉及北京地方,故只获12票;其余“音乐会”、“风俗改良会”、“地方自治会”、“男女平等会”、“男女社交公开机关”等机构设置,获15票。

此次“民意测验”的最后一问,仍是地域性的:“北京地方上急当取缔的是甚么?”回答结果以“娼妓”为最多,汽车意外地成了“急当取缔”的第二,名列第三的是“治安警察法”。针对人群而言,“娼妓”之下为“兵”(其中有指明“军阀”),第三是“官僚”,再往下有“拆白党”、“游民”、“贫民”甚至“警察”、“国会议员”……希望“急需取缔”的另外一项排首,竟然是“汽车”,与“急当设立”第一的“电车”形成鲜明对比。想来当时的“电车”用于公交,是大多数“百姓”所乘;汽车则多为官员或有钱人使用。在选出“汽车”一项中,有许多票特别注明是“急速行驶的汽车”。在公共卫生领域,认为应当“急需取缔”首为“粪车”,其余提到的有“赌博”、“阔人俱乐部”、“公园的门票”、“婚丧仪仗”、“辫子”……不一而足。

据一些资料介绍,主持这次“民意测验”的,是我国早期心理学家张耀翔。张早年留学美国,获心理学硕士学位,是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重要人物。这次的“民意测验”,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这次运用较为科学方式进行的“民意测验”,在中国当为首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因而值得特别关注。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更有了解当时社会情形的历史价值。

杨建民,《同舟共进》2012年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