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收集的邓小平题词共有525幅,其中纪念地题词41幅,烈士题词38幅,风景名胜地题词4幅,单位题词69幅,活动类题词67幅,书名118幅,报刊名43幅,海外5幅,赠言类4幅,其他136幅。
邓小平题词的语言比较简洁,最短的是“求是”,“晗亭”,“深圳”,只有两个字,最长的是纪念韦拔群的题词,有200多个字。作为红七军、红八军和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卓越领导人的邓小平,对韦拔群更是深深地怀念。1962年12月,邓小平为纪念韦拔群牺牲30周年,写下了这样的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 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 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 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地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 他!”1981年12月10日,邓小平在纪念百色起义52周年的亲笔题词中又写道:“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邓小平题词还有个特点是,他很少随机题词,一般是在北京题写好后送到被题词的单位或个人手中。从收集的资料看,邓小平在1988年5月11日一天题写了19幅,是数量最多的一次。
邓小平题词一般都有落款,注明题词的时间。只有少数几个没有,如“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许是邓小平认为这些题词 有长远的时间意义。邓小平在为空军题词、为淮海战役题词、为《人民军队》题词、为刘胡兰题词等几次题词中用了“敬题”这两个字,表达了他对先烈的崇敬和缅 怀之情,对人民军队建设的殷切希望。1977年是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当时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决定,纪念建军50周年不发表革命回忆录,又对回 忆录亮起红灯,《星火燎原》的修订再版工作再次遇到阻力。时任总政副主任梁必业指示,战士出版社再写个出版《星火燎原》的报告送军委,并指示把《星火燎 原》改名为《星火燎原选编》。报告呈送军委后,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10月31日批示:拟同意,军委常委各同志核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各位常委 均圈阅同意,《星火燎原》才得以继续修订再版。这也是后来出版的十卷集为什么叫选编的由来。《星火燎原》修订的底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八集和两集未 付印的清样,前后变化不大,到1982年一至十集全部出齐。为此,邓小平给《星火燎原》题了词,他的题词是:“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署名后还题写了“纪念建军五十五周年为‘星火燎原’题”。邓小平生前为一部丛书出齐题词,这是仅有的一次。
邓小平对题词的内容认真推敲,表现出严谨和认真的精神。比如在为“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中,邓小平用“谁愿意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谁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就学习者而言,邓小平用限定词的办法,缩小了范围。事实上,学习雷锋虽然是一种群众性活动,但能认真学习实践的还是一少部分。这 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为朱伯儒同志题词后,邓小平还特意让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核校,把“名符其实”改为“名副其实”,并且重新题词,一时传为佳话。
邓小平对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对与他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同样有很深的感情。因此,一般有这样的题词要求,他都会满足的。以下是他给6位领袖与战友题词的数量分布:毛泽东8次、周恩来6次、刘伯承5次、刘少奇4次、叶剑英和罗荣桓3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34名中央委员中,邓小平题词的有21人。但是也有委婉拒绝的。一次是1958年11月3日,邓小平到遵义视察,当时的地委书记李苏波请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为邓萍墓题词,邓萍是红三军团攻打遵义时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干部,当时是红三军团参谋长,是彭德怀的下属。邓小平谦虚地说:“我不能题,要请彭总题。”他让李苏波准备好纸和内容,由他带回北京请彭德怀题。另一次是邓小平在参观成都武侯祠时,他的亲属刘京华当时在这个博物馆工作,请他题词,他予以委婉拒绝。这反映了邓小平题词的原则,一是根据需要;二是题词的身份是否合适。他第一次为西柏坡纪念馆题词后,平山县要建一个纪念碑,又请他题写碑名,他让秘书告诉平山方面,就选前三个字,反映了他灵活处事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在题词时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1984年1月29日,在珠海经济特区,他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肯定了搞经济特区是正确的决策。1984 年2月初,他为深圳的题词大家都熟悉。1984年2月9日,他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建设得更快些,更好些。反映了他对特区的希望。厦门人的理解是:厦门经济特区比深圳经济特区有差距。
1984年8月21日,他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并风趣地说:“就这个容易。”他指的是题写几个字是容易的,要建设开发区、吸引 外商来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是不容易的。1984年他为上海宝山钢铁厂题词,是唯一的一次涂字的题词,题词的内容是: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第一个“要”字之 后,是个“创”字,后来又涂掉了。
1986年2月,邓小平最后一次到成都杜甫草堂。他每次到成都都要到这个地方,他还说: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于没有到成都。这次赏梅之后,杜甫草堂的同志准备了笔墨请他为草堂题词,他的外孙拉着他的手说:“爷爷又要写什么?我们不写了吧!”使劲往回拽,邓小平听了笑着说:“好,好!听你的,我们不写了。”一边说一边和草堂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表示歉意。虽然他没有给草堂留下题词,但他的亲情给草堂的工作人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邓小平与他人共同题词有2次,一次是解放战争时与张际春、李达;一次是与刘少奇共同为海军题词。
由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邓小平原来的一些题词有些有了变化,因此这些题词已成为珍贵的文物,比如中国革命博物馆已改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由江泽民题词;北京图书馆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由江泽民题词;青岛海洋大学由于院校调整,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用拼字的办法把“中国”两个字拼上; 《自贡日报》的前身是《新自贡报》,是邓小平在西南局工作时题写的,1981年复刊后,用拼字的办法拼成《自贡日报》。
邓小平一件题词的遭遇
由于时间紧迫,要赶在国庆前出书,《广西革命回忆录》只获得张云逸的题词,对未能来得及请邓小平题词,大家深感遗憾。为此,张老来邕度假时,亲笔写信请邓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建议再版时将小平题词补上,并继续编辑出版《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
1963年春节刚过,广西革命回忆录征文小组张武同志奉命拿着张云逸的亲笔信,晋京请邓小平同志题词。小平同志在日理万机的总书记岗位上,一周之内就写来题词。题词全文是:
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
邓小平题词一到,立即制作复制件。原件保存在主编单位,复制件保存在出版单位。军队和地方是用双保险办法妥善存管小平同志的题词。此时《广西革命回忆 录》续集已进入定稿阶段,康生泡制的“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给历史题材制造困难,所以审批作品进展缓慢。接着在城乡开展“社教”、“四清”、《广西 革命回忆录》的编辑,放下手中稿件,下乡接受再教育。再接着“文化大革命”铺天盖地而来,《广西革命回忆录》被打成为邓小平树碑立传的“大毒草”横遭不 幸。本书作者大部分蒙冤受屈,本书编辑不论是军队的还是地方的,都被整肃下放,使保存邓小平题词及回忆录原稿都成了大问题。红卫兵把编辑室公文柜贴了封 条,《广西革命回忆录》编者,冒着政治风险,凭责任与信念,靠智慧与勇气,在恶劣的环境中保存着邓小平题词和书稿编辑人员几经变迁,图书稿件几经转移,十 多年后在一个灰暗楼道走廊角的一堆破铁皮箱中,拂去满纸尘埃,才找到《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原稿。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经办邓题词的张武同志,挨批后受 贬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为了确保邓小平题词万无一失,张武先用红绸把小平题词包在里面,再用草纸包封外面,把它藏在啤酒瓶箱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造反派关 卡,偷偷随身带到十万大山,完好地保存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武又带着邓小平题词重返南宁。《广西革命回忆录》出版受阻,历经口头申诉,书信要求均被 拒绝。无奈之中张武借中办、国办发文征集革命文物之机遇,将邓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的题词上送军委总部。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给张 武颁发二等奖。邓题词在《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出版后,广西军区又为张武记三等功,颁发嘉奖令。为一本书的题词荣立军功,在军史上前无先例,在出版史上也 是首开先河。张武同志是军旅作家,他生前最后一个职务是广西军区党史办主任,最后一篇报告文学《心迹》,是写邓小平的题词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忠诚和深情: 我们从中南海拿来题词,就要对中南海负责,邓小平把题词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把题词印在书上。特殊年代遇到的逆境、磨难、荣辱在所不计,很自然地表露出抨击 “左”倾思想的浩然正气。此言此情“心迹”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出版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广西革命回忆录》的编辑陆续归队,把再版《广西革命回忆录》和出版续集列入 1980年选题计划。真是幸又不幸,幸运的是邓小平题词和《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原稿,在十年浩劫中终于保存下来了;不幸的是受“左”倾思想影响的人还是 不给《广西革命回忆录》开绿灯。“文化大革命”革文化命,当时社会上出现前所未有的书荒,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版《广西革命回忆录》并出版续集,重新肯定这 部作品,具有平反正名性质。加之《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的作者多为年近古稀,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身心遭受严重创伤的老同志,有的将不久于人世。他们来 信要求尽快出版《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坦诚进言“不要把我们的作品作为祭品”。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听不进去,1982年竟然出现了一个取消出版《广西革命 回忆录》的红头文件。《广西革命回忆录》是邓小平题词的载体,载体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对这种打击,编者没有掩卷长叹,为了冲破“中层板 结”,上书区党委直至中央。在彻底否定“文革”的大环境中,在区党委和中宣部的直接干预下,由中央工作组李英敏一锤定音,致函广西宣传口领导,要求落实区 党委主要负责人关于出版《广西革命回忆录》的批示。这样,邓小平的题词烙着历史的印记,披着时代的风雨,经历重大挫折与磨难,曲折而又传奇地终于印在《广 西革命回忆录》的卷首与读者见面了。红七军老战士、自治区主席覃应机在序言中说:“首先,要感谢广西军区政治部的同志和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在十年内乱 中,还完整地保存了邓小平同志为该书的题词,保存了二十多年前编就的革命回忆录原稿”。覃老的话朴实真切,暖人心窝,耐人寻味。回顾邓小平题词的出版过 程,历时2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党政军部门就《广西革命回忆录》出版问题先后上呈、下达七个文件(拨乱反正的历史见证,其中1982年和 1984年,广西党政一、二把手曾两次明确批示再版《广西革命回忆录》,出版其续集并亲自作序)。其出版经历,一波三折,极其艰难,非同寻常。
1949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1950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时,为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
1950年,为奉命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军人无上的光荣”。
1958年9月,为哈尔滨第19中学题词:“边学习、边劳动、做共产主义新青年”。
1963年3月5日,为雷锋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1963年6月,为“南京路上好八连”题词:“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南京路上好八连万岁!”
1964年,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题词:“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
1974年冬,为日本驻中国大使小川平四郎题词:“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1978年3月15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建院20周年题词:“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
1978年11月16日,为日本广泛的太极拳爱好者题词:“太极拳好”。
1979年7月15日,为厦门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0年2月2日,为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英雄故事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题词:“学习英雄的勇于献身的忘我精神,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英勇奋斗”。
1980年5月5日,为吊唁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题词:“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中国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1980年5月26日,为《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1983年2月2日,为纪念二七大罢工60周年题词:“中国工人阶级要发扬二七革命传统,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
1983年3月4日,为“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朱伯儒题词:“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3年4月1日,为北京育才学校编写的校史题词:“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
1983年5月12日,为张海迪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1983年6月,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
1983年6月,为《红旗》杂志创刊25周年题词:“理论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3年8月1日,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展览”题词:“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3年8月13日,为延边各族人民题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的更快些更好些”。
1983年9月15日,为第五届全国运动会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
1983年9月,为内蒙古乌兰牧骑题词:“发扬乌兰牧骑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3年9月,为乌鲁木齐烈士陵园题词:“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永垂不朽”。
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10月,为李大钊烈士陵园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1984年1月26日,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2月16日,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宝山钢铁厂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1984年8月,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题词:“勇于创新,多作贡献”。
1984年9月,为“为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题词:“为我中华,修我长城”。
1984年,为《经济参考》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1984年10月,为防治地方病工作题词:“防治地方病,为人民造福”。
1984年10月,为大型纪念画册《陈嘉庚》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
1984年10月15日,为即将启程的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1985年6月。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词:“向海外朋友问好”。
1985年9月,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题词:“中国革命之歌”。
1985年11月,为《革命烈士传》丛书第一集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1986年2月,在天津为开发区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1987年5月30日题词:“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和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1988年5月11日,为《光明日报》编辑部出版的一本真理标准讨论纪念文集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88年5月13日,为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题词:“人间重晚情”。
1988年11月2日,为祝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族共同繁荣”。
1989年7月18日,为首都戒严部队题词:“共和国卫士首都卫士”。
1989年10月10日题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1989年12月,为广西百色龙州起义60周年题词:“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六十周年”。
1991年1月,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题词:“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1991年3月,为全民义务植树10周年题词:“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1991年4月23日,为全国八六三计划工作会议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1991年9月,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题词:“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
1996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邓小平为“同时印发六位英模画像”的题词:‘“为把我军建设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作者:王南方,新浪博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