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布服:中國史載“吃人肉”



中華歷史近萬年(此處採《三皇五帝時代》一書說,王大有著,上下冊,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版),吃人的事跡史不絕書。據我陋見,最早的記載便涉及到“炎黃子孫”的先祖黃帝──此話一出,我先給自己一個大耳光。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黃帝經》,對發生在冀州中部的黃帝蚩尤大戰(距今約6465年)有較為詳細的記述。據其《十大經﹒正亂》載,黃帝對被俘的蚩尤處以極刑:先折斷他的脊骨,然後剝下皮膚制成箭靶,令人射,多中有賞;削下他的頭顱懸掛在城門上,稱之為“蚩尤旗”;割下他的胃,填滿雜物,做成球任人玩耍;把他的肉腐為肉醬,讓天下人嘗食。上帝震驚,禁止黃帝如此行徑,黃帝說:不要阻止我,否則便是“反義逆時”(詳見王大有《中華龍種文化》,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第84~86頁)。

自此開了先例,對仇敵“食肉寢皮”而後快,用民族英雄岳武穆的話是:“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怎一個“爽”字了得!

隨手舉兩個現成的例子。

明正德初年,以太監劉瑾為首的“八虎”,“權擅天下,威福任情”(《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被判磔刑,凌遲三日,共剮3300余刀。行刑之日,北京鼎沸,人們競相以一錢買劉瑾的一塊肉,生吞以泄憤。

姦如劉瑾者死有余辜,但120年後,崇禎帝朱由檢誤中皇太極的反間計,將兵部尚書袁崇煥逮捕下獄,同樣處以磔刑。1630年8月16日,袁崇煥被綁赴刑場,“時百姓怨恨,爭啖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猶叫聲不絕,半日而止”(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可憐一代英雄竟落得個皮肉無存的下場。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宰相管仲病危,齊桓公去探視,詢問說:“哪個大臣能夠繼任相位?”管仲回答:“知臣莫如君。”齊桓公試探著問:“易牙怎麼樣?”管仲斬釘截鐵地表示反對:“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

管仲這裡指的是易牙“蒸子獻食”一事。易牙是宮內的廚師,有一天齊桓公對他講:“我吃遍了天下的山珍海味,大概隻有蒸嬰兒肉還沒有嘗過。”這本來是句玩笑,但易牙卻緊記在心,回家便把兒子宰掉,精心烹制了一碗蒸肉獻食給齊桓公。事後得知實情,齊桓公竟把易牙視為“忠臣”而大加寵信。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為了權欲竟然蒸子獻食,這種人確實是禽獸不如。

齊桓公在位的年代是公元前685~643年,大約2200年以後,明萬歷四十二年(1613年)四月,在福建出了一件大事,抽稅太監高採觸犯眾怒,“萬眾洶洶欲殺採”,高採驚恐萬狀,竟帶領200多個全副武裝的兵士,闖進省政府,持刀威逼巡撫袁一冀,叫他命令民眾撤退,接著又挾持軍政大員多人,萬歷帝知道後隻將高採召回北京(《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為何萬眾洶洶欲殺太監高採,正史語焉不詳,據沈德符《萬歷野獲編》,高採聽信江湖騙子的偏方,“食小兒腦千余,其陽道可復生如故”,四處購買兒童,殺食其腦,事久走漏了風聲,再沒有人肯賣給他,於是高採命令手下出去偷盜兒童,“四方失兒無算,遂至激變掣回”。

易牙和高採的惡行,雖然令人齒冷,但他們或為權欲,或為情欲,至少還有所圖,而後趙(318~349年)皇儲石邃的醜行大概隻能斥之為喪心病狂。石邃白天飲酒作樂,外出巡獵,晚上到宮臣家去姦淫其妻妾。他挑選容貌嬌好的宮女,砍下腦袋,洗乾凈,放到盤子上,讓周圍的人輪流傳看。更有甚者,他將有姿色的女尼掠進宮中,姦淫蹂躪後殺死,與牛羊肉混在一起,煮而食之,並且賞賜給身邊的人,舉行智力競賽,看誰能品嘗出女尼肉。之後石邃一家“父子相猜嫌,兄弟仇隙,自相屠戮,取笑天下”(《晉書﹒載記第六﹒石季龍上》)。

以上所述大都是一時一地一人之所為,如果僅止於此,天下仍是太平世界,朗朗乾坤。但不幸的是,中國歷史上天災人禍頻仍,於是大面積、大規模的食人慘象時有發生。

明末北方遭受嚴重的旱災和蝗災,赤地千裡,白骨露野。給事中馬懋才上奏崇禎帝朱由檢,報告他所知道的情形。以下是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摘譯的奏章大意:

“我的家鄉延安府,自去年到今年,一年沒有落雨,草木枯焦。……到了年終,樹皮又被吃完,隻有挖掘山中的石塊來吃,石塊冷硬,其味腥澀。隻一點點,即可吃飽。但數天之後,因不能消化,就腹部發脹,無法大便,下墮而死。……最可憐的是,在安塞城西一帶地方,每天必有一兩個嬰兒或幼童被遺棄在那裡,哀號呼喚爸爸媽媽。在力竭肚餓時,就揀吃地上的糞便。到明天,全都餓死。更可怕的,幼年人或獨行人,一出城外,便告失蹤。以後見城外的貧民用人的骨頭當木柴燒,烹煮人肉,才知道失蹤的人,都被饑民吃掉。可是吃人肉的人也不能維持殘生,他們用不到幾天,就頭部腫脹,渾身燥熱而死。”

“人骨為柴,烹煮人肉”,這是何等慘絕人寰的情景!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裡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末河北五省皆大饑,以致於殺人賣肉,有一個旅客到飯館午餐,見一個少婦被赤身露體地綁在案板上,剛剛洗凈,屠夫在一旁執刀待殺,看到少婦全身發抖的模樣,旅客動了惻隱之心,願意出雙倍的價錢為少婦贖身,在解綁穿衣時,旅客的手碰到她的乳房,少婦憤然說:“我感謝你救我的命,我情願終身為奴婢,但絕不做你的小老婆,我就是因為不肯事二夫,才被賣到這裡,你怎麼可以來輕薄我?”她說完便脫下衣服扔到地上,裸體躺回案板,閉目受屠。屠夫眼看到手的錢又丟了,恨得活生生地從她腿上割下一塊肉,而少婦隻是慘叫,終無悔意。

紀曉嵐的本義是宣揚“奇節異烈”,但我們卻可以從中看到,吃人肉的現象如此普遍,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吃人而無所顧忌,婦女的命運尤其悲慘,這個少婦僅因不願“事二夫”便被賣肉換錢,不知天理何在!

時光倒溯到八世紀,“漁陽鼙鼓動地來”,安史之亂爆發,天下大亂,生民塗炭。據《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記載,叛軍久圍睢陽,城中食盡,“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最後連鳥雀老鼠都吃光了,守城官員張巡殺了愛妾、許遠殺了家奴給士兵吃,“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既盡,繼以男子老弱”。睢陽城中原有士兵近萬,居民數萬,城破之日,僅僅剩下四百人,張巡等三十六人也被處斬。後來有人指責說,張巡不該堅守睢陽,以至發生吃人的慘劇。張巡的朋友李翰聞之大怒,他為張巡作傳,上表皇帝說:“巡以寡擊眾,以弱制強,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師,師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議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死守,善遏惡揚,錄瑕棄用,臣切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諸軍之救,救不至而食盡,食既盡而食人,乖其素志。設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計,損數百之眾以全天下,臣猶曰功過相掩,況非其素志乎!”

睢陽之戰,大小戰事四百余場,叛軍死十二萬,守軍戰死或被吃共計三四萬,可謂“殺人如麻”、“賤不如蟻”!



安史之亂雖被平息,但中國歷史也由此進入了長達二百年之久的黑暗年代,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吃人行動!

公元881年,黃巢攻佔京都長安稱帝,“時京畿百姓皆砦於山谷,累年費耕耘,賊坐空城,賦輸無如,谷食騰踴,米鬥三十錢,官軍皆執山砦百姓,鬻於賊為食,人獲數十萬”(《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

政府軍竟然一起出動,搜捕避難於山裡的百姓,把他們賣給賊軍為食,真是豈有此理!

883年,黃巢派遣手下驍將孟楷進攻陳州,孟楷戰敗被斬,黃巢大怒,傾巢而出,圍攻陳州,近三百天而不能下。慘禍發生,我把有關的記載抄錄於下:

“(黃巢)乃悉眾攻陳州,營於城北五裡,為宮闕之制,曰八仙營。於是自唐、鄧、許、汝、孟、洛、鄭、卞、曹、濮、徐、袞數十州,畢罹其毒。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澠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

“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人大饑,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巢益怒,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咸被其毒。”“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資治通鑒﹒第二二五卷》)

如果按每天吃三千人計,三百天就是九十萬人!

我真不敢想象那是怎樣的場景:在數十個州的范圍內,大軍四出,見人就捉,然後送到名叫“舂磨寨”的軍糧供給處,這裡排列著數百具巨碓,無論男女老幼,肥瘦高矮,統統被推入巨碓,連皮帶骨,搗成肉醬!

黃巢戰敗被手下殺掉後,秦宗權(原為唐節度使,後與黃巢合從為盜)稱帝,“賊首皆剽銳慘毒,所至屠慘人物,燔燒郡邑。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荊榛蔽野。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屍而從”(《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他的軍隊,把抓來的人腌制成肉幹,裝在車上,充作軍糧。政府軍與之作戰,一次就曾繳獲裝滿鹽屍的大車數十輛。(《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

世界上哪裡有過這樣滅絕人性的軍隊、這樣滅絕人性的戰爭?!



我來繼續講完“齊桓公與易牙”的故事。

齊桓公雖然假猩猩地向管仲請教,但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仍對易牙等姦臣寵信不已。齊桓公病危後,易牙等開始作亂,他們堵塞宮門,築起高牆,不許任何人出入。有一位婦人設法跳牆進去,見到齊桓公,他可憐巴巴地說:“我想吃點東西。”婦人回答:“我沒有吃的。”他又說:“給我口水吧!”婦人說:“水也沒有。”他問為什麼,婦人便把易牙等人的所作所為敘說一遍,齊桓公長嘆一聲,流著眼淚說:“聖人真是有遠見啊!如果死者確實有知,我有何臉面去見管仲呢?”他用衣角遮住臉,不再說話。

  身為春秋第一霸主的齊桓公,就這樣餓死在壽宮。他的屍體六十三天無人理睬,長滿了蟲蛆,蟲蛆甚至爬到了屋外。逃到國外的太子昭後來借助宋襄公的力量,平定騷亂,即位為齊孝公,將易牙等治罪。
  我不喜歡這裡提到的歷史事跡或者“故事”,坦白地說,我甚至不喜歡我的這篇談論這些事跡或者“故事”的文章,但我喜歡“齊桓公與易牙”這個故事的結尾。
  禽獸不如的人沒有好下場。
  寵信禽獸不如的人同樣沒有好下場。
  這是我從令人毛骨悚然的歷史中得到的一絲安慰。

  作者:布服,来源:作者博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