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参考文献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5)

注释:

  ①还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就有公安部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内部组织发表过《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史略》(《公安史资料》总第十一辑,编印,1989年1月)的文章,并出版过题为《新中国镇反运动》(群众出版社1992年)的小册子。以后各地组织编写的地方志,其中公安志部分,以及凡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建国初部分的著作中,亦多有涉及镇反的内容。近年来,也有仲瑞敏、许元发表过《毛泽东连续三次批示山东镇反报告》(《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4期)的文章。与上述全面肯定镇反运动的著述不同,海外一些文章或回忆则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批判态度。如辛灏年的《中共土改与镇反的回顾》(www.epochtimes.com)和牧夫的《关于五十年代初镇反运动的评价》等即是。但以上种种著述,以其过于简单或不尽全面的论说方式,似乎还不能看成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称之学术研究的最早的一篇论文,是美国学者的文章,即Julia C.Strauss,Paternalist Terror:The Campaign toSuppress Counterrevelutionaries and Regime Consolid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1950~1953,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and History,Vol.44,no.1,2002.只不过,Julia教授的研究所利用的主要还只是上海一地的档案,故该文对全国范围的运动情况看得并不十分清晰。另外,笔者亦曾在2004年第9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过《新中国巩固城市政权的最初尝试——以上海镇反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一文,也是利用上海开放档案对上海镇反运动进行学术考察的一种努力。
  ②关于新区和老区的说法,此时主要是用来大致区分1949年10月建国前和建国后占领的地区。
  ③《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敌特党团分子处理情况向中央及华北局的请示报告》,1950年3月20日,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0年,第136~137页;《山东地区今后半年内继续贯彻镇压反革命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档案馆藏A001/01/0069/004.
  ④《彭真致周恩来转毛主席》,1950年5月8日。
  ⑤见列多夫斯基编著,彭卓吾译:《米高扬赴华的秘密使命(1949年1~2月)》,尼。特。费德林等译著,彭卓吾译:《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1477~1479页。
  ⑥苏联领导人早在1949年初就力劝中共早日夺取中心城市,以建立中央政府,毛泽东对此却极其谨慎,认为共产党缺少干涉,且治理经验不足,工人多数同情国民党,故夺取大城市迟一些为好,以免背上包袱。列多夫斯基前引文,第22~24页。
  ⑦毛泽东再三讲过要防止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造反的危险。为此,他甚至不惜提出了推迟几年再与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见毛泽东:《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1949年1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1页。
  ⑧《毛泽东关于暂时不动富农的策略征询各省市委同志的意见》,1950年3月12日。对于要不要动富农问题,毛泽东在6月间召开的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上与刘少奇等人还曾有过明显的意见分歧。见逄先知主编:《毛泽东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0~91页。
  ⑨《一年来公安工作已获成效》,《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1950年全年工作报告》,《天津日报》1951年2月1日。
  ⑩《河北省委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的报告》,195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建设编委会:《建设》第93期,1950年11月15日,第12页;《华北局关于平原省剿匪、肃特工作情况和经验的通报》,1950年10月7日;《华北局关于华北地区反革命活动及镇压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向毛主席、中央的报告》,1950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华北局重要文件汇编》,1954年8月,第551~552,557~560页。
  (11)《罗瑞卿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5月19日。
  (12)《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5月7日。
  (13)这里所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是指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还重视不够,并不是说没有动作。仅以四川川西区的杀人数字来看,“双十”指示前后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在传达“双十”指示之前,该区将近10个月总共处决反革命人犯1349人,传达后不过两个月时间,就处决了2130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建西1/114/2.
  (14)毛泽东:《中央关于西南局镇压反革命活动报告的批语和复电》,1950年11月15日;毛泽东:《中央关于北京市委镇压反革命活动报告的批语和复电》,1950年11月22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第664,675~676页。
  (15)《华东局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的报告》,195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就华东局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的报告的批复》,1951年1月8日。
  (16)毛泽东:《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策略问题的电报》,1950年12月19日;毛泽东:《中宣部转发西南局宣传部关于清匪反霸报道问题的意见的批语》,1950年12月19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第729页。
  (17)毛泽东:《关于对反革命分子判刑问题的电报》,1951年1月21日;《毛泽东致叶剑英并告邓子恢、谭政、饶漱石及张鼎丞》,1951年1月21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第51页。
  (18)转见《刘少奇建国以来文稿》第三册,第56页注释3.
  (19)毛泽东的批示促使各地,特别是华北各省几乎所有县市一级的书记都分别向他写出了书面的镇反工作报告。见《华北各省县委书记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给毛主席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华北局办公厅1951年8月编印。
  (20)毛泽东《对上海南京镇反工作的指示》,1951年2月12日。
  (21)《河南省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报告》,1951年1月13日。
  (22)《上海市委关于镇反的计划》,1951年3月15日。
  (23)《毛泽东对上海市委镇反工作的指示》,1951年3月30日;毛泽东:《关于同意上海市委镇反计划给饶漱石的电报》,1951年3月24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第192页。
  (24)罗瑞卿报告中曾提到:“北京在镇压反革命运动期间,召开过大小群众性会议二万九千多次,到会群众三百三十多万人次。河南临颖县参加过各种控诉会公审大会的群众,等于全县人口的两倍,有些人参加过五次以上的会议。”各地情况颇类似。《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长罗瑞卿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上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报告》,1951年8月,《建设》第一二四期,1951年11月3日,第9~12页。
  (25)东北沈阳、锦州、哈尔滨等9个城市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各种检举密告信7000多封;涉嫌分子自动投案或检举自赎者,亦在800多人以上。见《把镇压反革命推动成为群众性的经常工作》,《东北日报》社论,1951年5月23日。
  (26)《毛泽东在邓小平关于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综合报告上的批注》,1951年5月9日。
  (27)《毛泽东转发中央公安部关于镇反的报告》,1951年4月22日。
  (28)前引《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史略》一文总结了五个方面的成功,包括相当彻底地肃清了反革命;加强了专政的基础;为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空前安定,和相当部分反革命分子得到了改造。
  (29)根据公安部解释,非有“现行”,不能逮捕。而所谓“现行犯”,“是指现在正在进行或正在图谋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的罪犯。”《询问与解答》,《建设》第一四一期,1951年7月14日,第13页。
  (30)据了解,香港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当年从大陆逃去的居民对镇反运动记忆犹新,对大陆心怀恐惧,从而影响到他们及其子女对大陆所持的态度。
  (31)从反右运动后期各地区各单位分派右派分子人数,到大跃进期间鼓励各地超报粮食和钢铁产量,一直到今天许多地方干部仍以虚报浮夸的各种数字来换取升迁资本,这种以数字来考核干部政绩的做法,可谓由来已久。
  (32)《华东局拟以华东公安部名义发出的执行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的具体方案》,1951年5月28日。
  (33)邓子恢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尚未弄清楚为何停止捕杀后不及一个月时间杀人数反而猛增了5万人。
  (34)《毛泽东致小平、漱石、子恢、剑英、仲勋同志并告一波、高岗同志电》,1951年4月20日。
  (35)《毛泽东对镇反运动中捕人杀人批准权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16日。
  (36)《毛泽东对华南镇反工作的复示》,1951年5月21日。
  (37)《中央关于各地捕杀的反革命分子数字向各界公布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28日。
  (38)《华东局关于杀反革命控制数字问题的请示》,1951年5月29日。
  (39)《饶漱石关于华东局三四两月份工作的综合报告》,1951年5月28日。
  (40)周震波主编:《江西省公安史辑要(1949~1990)》,南昌,江西省公安厅1993年,第17~31页。引文数字根据该书三期数字相加所得,而该书第31页最后汇总的三期“杀”“关”“管”数字分别为25385、47976和23967,与相加数不合。
  (41)据《江西省情汇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记述,江西省人口1947年为1272.5万,1953年为1677万。
  (42)《徐子荣关于镇反以来几项主要数字的统计报告》,1954年1月14日。
  (43)南京第一二两个阶段所杀人数只占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八八,第三阶段计划杀300人,合起来也不过千分之一多一点。《华东区公安部关于贯彻第五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的计划》,1952年11月24日。
  (44)从四川川南区法院当年处决反革命月报的情况,即可看出一些端倪来。该法院镇反期间出现两份填报时间完全相同的报表,一份数字小,一份数字大。参见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建南010/61~65,93~96.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的结论(1949年1月8日)[A].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A].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华北局关于纵火、爆炸、盗窃、暗杀、破坏事件的通报(1949年8月9日)[A].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厅编印。中共中央华北局重要文件汇编:第一卷[Z].1954.
  [3]贺龙、邓小平致中央电(1950年3月15日)[A].转见白希。大镇压[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
  [4]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3月18日)[A].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5]刘少奇。对两则匪特破坏案件通报的批语(1950年3月28日)[A].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刘少奇。对关于匪特破坏铁路情况给军委并中财委的报告的批语(1950年3月29日)[A].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M].
  [7]刘少奇。中央关于向群众解释中苏合办股份公司问题的电报(1950年3月30日)[A].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M].
  [8]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7月21日)[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列多夫斯基编著。彭卓吾译。米高扬赴华的秘密使命(1949年1~2月)[M];尼。特。费德林等译著,彭卓吾译。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10]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A].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11]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5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2]华北局关于华北地区反革命活动及镇压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向毛主席、中央的报告(1950年11月13日)[A].中共中央华北局重要文件汇编[Z].1954年8月。
  [13]中央公安部关于全国公安会议向中央的报告[J].建设。1950年10月。
  [14]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10月10日)[A].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Z].
  [15]中央公安部关于镇压反革命宣传报道中应注意问题的指示(1951年11月)。建设。
  [16]中央转发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六个文件给西南局的复电(1950年11月24日)[A].刘少奇建国以来文稿:第二册[M].
  [17]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二册[M].
  [18]毛泽东。中央转发中南局关于镇压反革命的第二次指示的批语(1950年12月30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M].
  [19]毛泽东。关于同意黄克诚对湖南军大旧军官中反动分子的处理意见的报告(1951年1月4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A].
  [20]毛泽东。中央转发河南省委镇反工作报告的批语和给中南局的电报(1951年1月21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21]毛泽东。关于对反革命分子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的电报(1951年1月17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22]毛泽东。关于镇反部署给上海市委的电报(1951年1月21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23]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给西北局的指示(1951年2月7日)[A].刘少奇建国以来文稿:第三册[M].
  [24]毛泽东致小平、漱石、子恢、剑英、仲勋同志并告一波、高岗同志电(1951年4月20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N].人民日报,1951—02—22.
  [26]毛泽东。中央转发北京市委镇反计划的批语(1951年2月25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27]毛泽东。转发罗瑞卿考察广东、广西、江西镇反工作报告的批语(1951年2月25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28]西南司法部第一处处长兼办公室主任张纯选同志在司法干部训练班上有关镇压反革命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J].西南司法通讯,1951.
  [29]毛泽东对山东分局三月五日的镇反工作报告的亲笔批示[R].山东省档案馆藏A001—04—0009—006.转见仲瑞敏、许元:毛泽东连续三次批示山东镇反报告[J].中共党史研究,2004,(4)。
  [30]毛泽东。转发福建省公安厅关于镇反情况报告的批语(1951年4月7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31]转见毛泽东。中央转发罗瑞卿关于几个大中城市镇反工作考察报告的批语(1951年3月23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32]毛泽东。转发黄敬关于天津镇反补充计划的批语(1951年3月18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33]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政法卷。公安志)[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4]毛泽东。转发北京市委关于大张旗鼓经过群众进行镇反的报告的批语(1951年4月2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35]毛泽东。关于镇反工作中两个突出经验的通报(1951年4月10日)[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
  [36]毛泽东。必须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1951年3月30日)[A].共和国走过的路[M].
  [37]太原市深入发动群众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的情况和经验[J].建设,1951年4月。
  [38]易庆瑶主编。上海公安志[Z].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9]1951年5月1日至11月2日的解放日报。
  [40]蒋中正。总部第五次纪念周训话(1927年5月8日)[A].清党运动之概论[M].中山书店,1927.
  [41]择报新乡市市委会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报告(1951年5月6日)[A];河北省泊头镇镇委书记曹庶范同志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给毛主席的报告(1951年6月14日)[A];华北各省县委书记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给毛主席的报告:第一辑[Z].中国共产党中央华北局办公厅1951年编印。
  [42]南宁市公安局史志办公室编。南宁市公安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43]郭国汀。我的二十年律师生涯[Z].
见http://www.lawheart.net/html/2004/02/20040204102124—1.htm
  [44]戴魁扬。三十三年沉冤昭雪记。回忆录[M].中共衡南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97.
  [45]冯亦同。朱自清之子的冤死[J].文史精华,2004,(4)。
  [46]湖南省志(政法志。审判):第六卷[Z].
  [47]新华社编。内部参考[Z].
  [48]忘不了的英雄——茶陵将军[Z].http://www.chaling168.com/shownews.asp?NewsID=6792.
  [49]袁晞。一蓑烟雨任平生:冯兰瑞传[M].北京:气息出版社,1999.
  [50]人民政协报,2004—11—18.
  [51]统战政策的全面落实,转见http://www.zytzb.org.cn/zytzbwz.
  [52]叶剑英关于华南镇反工作的报告(1951年5月17日)[R].
  [53]邓子恢关于中南镇反工作的报告(1951年5月11日)[R].
  [54]山东分局。关于镇反捕杀数字等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4日)[R].山东档案馆藏A001/05/0029/006.转见仲瑞敏,许元。毛泽东连续三次批示山东镇反报告[J].中共党史研究,2004,(4)。
  [55]罗瑞卿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5月19日)[R].
  [56]对中央关于在土改和镇反中对高级民主人士家属照顾和宽大处理的规定稿的修改(1951年6月4日)[A].刘少奇建国以来文稿:第三册[M].
  [57]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党、政、军、群团体内反革命分子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8日)[A].共和国走过的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58]华东局拟以华东公安部名义发出的执行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的具体方案(1951年5月28日)[R].
  [59]华北局关于目前镇压反革命工作必须做好两件事的指示[J].建设,1951年6月。
  [60]华北局关于执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政策的指示[J].建设,1951,(6)。
  [61]华东区公安部关于贯彻第五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的计划(1952年11月24日)[R].


作者: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载《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