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北京:現代化名義下被毀壞的古城

毛澤東一直企圖摧毀老北京和拆毀城牆,但是,中國在他統治下歷經混亂,在紅衛兵興起暴亂,毀壞一切去“砸爛舊世界”的時候,形成了抵制中國文化遺產的最極 端時期,毛澤東為新中國建立新首都的目標還沒有實現就去世, 然而,繼任者並未放棄改造中國的願望,1997年夏天,沒有經過任何社會上的討論,幾個中國最高領導作出加速拆毀北京舊建築的決定。


《新史記》記者黃舒心


北京曾經是亞洲最大的宗教中心,也至少有24位皇帝在皇宮裡蒐集了亞洲最優秀與最豐富的藝術,但這個在1949年之前基本保存完好的城市,卻因為歷經文化大革命與現代化工程而大規模改頭換面。《天安之城》描寫道,毛澤東一直企圖摧毀老北京和拆毀城牆,但是,中國在他統治下歷經混亂,在紅衛兵興起暴亂,毀壞一切去“砸爛舊世界”的時候,形成了抵制中國文化遺產的最極端時期,毛澤東為新中國建立新首都的目標還沒有實現就去世, 然而,繼任者並未放棄改造中國的願望,1997年夏天,沒有經過任何社會上的討論,幾個中國最高領導作出加速拆毀北京舊建築的決定。


《天安之城》(賈斯柏·貝克著,姜和平譯,明鏡出版社出版)


“有時候,現代化工程是具有善良意願的變革,但也是專制的當權者毫不猶豫地用極端激烈的手段,從根基上剷除中國文化的過程。”貝克在書中寫道。

他對《新史記》指出:“中國的現代化工程從毛澤東開始,但在過去20年加速前進。”貝克懷疑歷史上還有哪座古都在這樣短的時間裡,進行如此徹底的拆毀和重建。如今,北京將留下僅不到5%的老建築,一直保存到1950年代的大部分明代建築,占地25平方英里,現在只保留了3平方英里,就算是法國城市規劃師奧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當初重建巴黎時,也留下了40%的19世紀老建築。1980年,北京還有6,100條胡同,但是現在只有幾百條舊街巷、少數寺廟和宅院得以保存,北京城裡44座王府當中,僅完整保存一座。

“中國才剛在1930、1940年代開始熟悉中國的建築史、懂得欣賞中國建築之美。”貝克對《新史記》說,中國的全面重建工程是場“悲劇”,“許多建築在摧毀之前,都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

北京強硬的拆建要求造成了不少讓貝克印象深刻的事件。貝克舉例,明朝將軍袁崇煥因皇帝聽信讒言被處死後,其首級被一名忠實的佘姓人家帶回,秘密埋在廣東義園,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後,才為袁崇煥建一座祠堂,而佘家人便一直居於當地守護著祠堂,即使歷經文革的破壞,佘家仍不懈地保護墓地。

但1997年以後,重建北京的計劃展開,佘家被迫離開住了17代的地方,在水電全都被切斷,並得到竣工後還可搬回來的保證下,佘家人退讓了,然而,當局卻沒有兌現承諾,佘家人沒再被允許搬回墓祠。

“雖然北京許多人關心的是古蹟以外的事,但仍有許多人想努力保存北京的歷史。只是由於法令的限制,尤其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出台的法令,更讓人們不可能保護他們古老的祖房或寺廟,因為,個別的人或許可以站出來試圖阻止,但人們不能組織起來,用團體的力量去抵抗,所以他們通常很無助,沒有外界支持。” 貝克對《新史記》說。

當北京贏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的時候,北京的拆遷行動更加成為正當現象。貝克表示:“我覺得共產黨把現代化塑造得有點像宗教,灌輸著‘未來的一切都很美好,過去的事物都不好’的觀念,這樣很危險,因為共產黨現在正依照自己的政治目的操縱人們的歷史記憶,不管目的是想對抗外國,或想合理化他們本身的正當性。”


仍有許多人努力保存歷史

《天安之城》的英文版於2008年出版,直到2011年的今天,貝克仍認為北京的現代化腳步沒有減緩。“北京在過去幾年沒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沒有人能夠阻止這樣的趨勢,我認為,最終,北京會成為一個難看的城市,他們應該保存北京老城,在北京外面建設新城。”
貝克認為,嶄新的高樓恐怕不大可能像歷史古蹟那樣與世長存,嶄新的北京也恐怕不會像明朝建起的京城古都那樣存在500年之久。

幸而,即使個人維護歷史文物的力量渺小,但北京確實仍有不少人再做這樣的工作。貝克對《新史記》表示,這樣的人包括外國人,比如在大多數國家京劇團都陷入觀眾漸少、國家補貼下降的情況下,致力學習京劇的英國人格法仍,北京戲曲學校的校長孫女士也一直試圖延續京劇的傳承。還有千方百計收集、保護古老北京家具的王世襄。

“希望讀者看完這本書後,能更了解中國和中國人,以及現代化計劃對北京的影響。”貝克說。

貝克如今已完成另一部描寫中國富豪家族的書籍,正準備尋找出版社合作。“我研究了清朝末年在中國開設工廠的家族,大部分是上海、無錫的家族,這些家族或許曾出走到香港或世界其他角落,但最後回到中國,這些人的財富有的甚至改變了(transformed)香港以及中國南方的國家。”(《新史記》第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