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何家栋先生逝世五周年暨何家栋文集首发式发言实录(6)

何家栋先生逝世五周年暨何家栋文集首发式201111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陈子明、铁流、吴小军发起,参加会议的有何家栋先生的夫人陈蓓女士及子女,何家栋生前好友、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议由毕谊民主持。

王勉思:

我和老何是49年一进城就在一起工作。我们和陈蓓同志一家子是好朋友。那时出版社很多人来自农村,所谓农村的小知识分子,老何是一枝独秀,他懂得出版,解放初期就列了一系列选题,要抢救革命先烈的事迹,包括赵一曼等等。组织搜集材料,因为即将被历史淹没么,他自己南下北上,采访赵一曼烈士的事迹,查敌伪档案审讯记录。他找到那个女护士的材料,赵一曼受刑住院,敌人安排一个女护士监护她。赵一曼以抗日大义感染教育了这个护士,她雇了一辆马车,帮赵一曼一起出逃,半路上被捕,赵一曼牺牲了。不是他搞到了这些事迹,那位女护士在历史上也不可能存在了。他又南下宜宾赵一曼烈士家里。她的姐妹很着急,还在盼着赵一曼的音信,老何来到她家中,了解了烈士从小坚忍不拔的性格,也找到了烈士遗孤。把烈士片段的经历连缀到一起,形成了烈士传记。老何工作非常认真,赵世炎烈士牺牲那天是晴天是雨天,他都查得一清二楚。通过他的工作,十几部烈士传记,给那一代烈士们留下了记录。当时在出版社,老何可以说是耀眼的明星,大家都很崇拜他。每本书最多发行量500万册,最少也有几十万册。报刊上经常介绍书评,那个书不是组织安排规定必须看的,那是大家自费买的。

但是老何不断受到灾难。“三反”“五反”就把他打成了贪污分子。他给一个作者开了两百块钱,当时没有三联单,就一个白条子。总工会派了两个部长坐镇《工人日报》,说“山高林密必有虎”,目标就朝着老何来了。他是工务科科长,经管财务。陈蓓同志家里给了她一件旧大衣一块旧手表,于是就认定老何是贪污分子。又查了他的历史,定为变节分子,开除党籍了。我那时是人事科长,我看过他的历史,他一个文弱书生,抗战时讲过:只要我在,敌寇就休想从这里通过。那么为什么这样有功的人不断受打击?57年“反右”因为刘宾雁的一本书又把他划成右派,老何说斗争右派时,一些人痛苦流涕,对党有罪呀。老何一句话不说,于是群起而攻之,你敢不认罪。老何告诉我,那时我不但没有说话的权利,连不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

后来我劝老何还是重新申请入党吧,党这样处理了你,本来是不对的。他一言不发,就不肯低头,没有申请。

家里受了很大灾难,他母亲,还有两个孩子都是非正常死亡。

1958年我的老伴(康濯)因一篇小说《水滴石穿》在《收获》创刊号上发表,马上受批判。什么李希凡呀,那些当时的所谓的名人吧,都在《人民日报》上发批判文章,老康被下放到河北省。

运动一来,这领导什么态度呀?先洗清自己再推祸于人。我下决心离开出版社。我走的时候,老何请我吃饭,为我送行。我把《刘志丹》的材料交给他。老何这个阶段做的工作,就像李慎之同志说的,是一个“把一切献给党的右派”。他的工作日以继夜,十几部书,每一本他不是责编,他也要过一道。像陶承老人的《我的一家》,是她口述的,到老何手里,打乱结构重写一遍。他没有拿过一分钱稿费,从未署过自己的名字。我们社长陈希文同志说,靠这些书出版赢利,买了东四北大街那个三层楼,原来出版社是在一个大杂院里。

我和老何一家可说是亲人,亲密无间,经常在一个桌上吃饭,陈蓓同志家在天津,她父母对这个大女儿非常关照,经常从天津通过火车把做好的鲜鱼带到北京来,每次她都请我们去共享这道菜。

陈蓓同志因为老何的事,让她离婚他不离,她也被划右派了。她下到山东,老何是帮作者完成《刘志丹》这个书,出版社还要使用他,暂时留在北京,那时候凄惨哪。

粉碎“四人帮”以后吧,我们又重聚。两家住的不远,老何跟我说,我们上当受骗了。我还接受不了,后来我就反思,又看了《炎黄春秋》很多文章,回想我跟农民一起生活了七八年,为什么农民这么苦?老乡家里四五口人,没有一床像样的被子,只是个棉絮,没里没面,说是“解放”了,这是什么日子呀?湖南领导还说我们没有温饱问题,我们这个党一贯地说瞎话啊。在河北省,说食堂是社会主义阵地,吃什么呢,一大锅熬的是白洋淀的草,一粒粮食都没有,村里浮肿死人,穿不起孝衣,只在鞋上绷块白布,你看开个会,尽是这样的家属。人吃人哪!老百姓说,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的啃砖头。

我就最后说一句,老何是我的启蒙人,逐渐我也醒悟过来了,这个党呀,不是为人民谋幸福,而是伤害人民,造成灾难。因此必须像老何说的那样,实行民主实行宪政,这样国家人民才真正有出路,中国人民多灾多难,我们要重新走出一条正路。(掌声)

主持人:

我再介绍一下,王老是康濯的夫人,她讲了和何老在一起工作。也使我想起了我们“50后”曾受到过何老出版的回忆录的感召,比如《赵一曼》、《我的一家》等。记得“四五”天安门事件,我第一次蹲监狱,我也是雄赳赳气昂昂想起了王孝和烈士。以后见到了何老,真感到三生有幸。

在这本书(何家栋文集)的封底,有几段寄语,我念一下。

陈蓓说:“老伴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多灾多难的一生,但也是睿智思索,值得骄傲的一生。”

鲍彤说:“何家栋先生是说真话和求真理的执着的实践者。”

于浩成说:“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不断从网上读到家栋兄一些理论和批评文章,十分钦佩,他和李慎之、李锐、李普(人称”三李一何“)、徐良英、鲍彤、林牧等人老当益壮,斗志昂扬,孜孜不倦从事理论研究,探索并敢于说真话,不畏强暴的精神。正是他们的言行和风范,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杜光说:“何家栋是五七难友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备受煎熬的一生,但他从来没有在灾难面前放弃自己的尊严。他所表现的崇高品格和所写的大量文章,是他给社会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多年里,他以敏锐而清晰的洞察力,对自己毕生的经历和体验,对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进行了独立的思考,积累了非常丰富、非常深刻、对当代社会极有启蒙意义的思想理论成果。

丁东说:“他的文章明快简洁,深沉而有几分幽默,别具一种智慧的魅力。在一些熟悉他的中青年朋友心目里,他和李慎之是具有同样份量的思想领军人物。

肖雪慧说:“从何老的文章,不仅可以窥见到直达问题要害的思维力量,更见出人格力量。这些年,何老写的大量文章,无不像《重塑政治合法性》一样,凝聚着一位历经磨难但赤子之心不灭的智慧老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值得每个关心中国前景的人去了解。如能结集出版,人们定会发现这是一个内容何等丰富、对现实是何等有启发性的思想宝库!

余世存说:“这就是何家栋先生的解放,在早年抒写人的崇高美好一面之后,他在晚年找回了人的本质,找回了火炬。年轻人都惊讶他的新锐、深刻,学者们都惊讶他的见识、勇气。何家栋以自己的努力在世纪的黄昏里成就了一道风景,这是孙中山、鲁迅、顾准、王小波……们的风景。

张剑荆说:他有着最干净的灵魂。在何家栋身上,人性和理性保持着和谐。坚固的人性底座,使他在看问题的时候,从来就是实事求是的。他虽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的理想,就是彻底地尊重人,实现人的价值。

下面有请林京耀老讲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